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居于首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一、必须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
扩大国内需求对当前稳定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着力扩大内需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不管是出于对经济增长的谋划还是对经济安全的考量,都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发展规律,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社会再生产活动从宏观层面分析,可以抽象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没有需求,生产和供给就失去了目的,产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企业的资金周转就会中断。因此,我们既要始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不断完善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制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需求总量的调节,确保供求总量关系大体平衡。供给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体系建设和生产能力的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重点要处理好产业、区域、城乡等经济结构,以及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需求的形成则源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消费需求),以及为满足这些需要所进行的积累和建设活动(投资需求),还取决于就业和收入增长(包括收入分配)、储蓄率和投资预期等因素。因此,供给与需求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二者相互依存的运动中,存在产生总量失衡的内在动因。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失衡,经济增长就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就会受到严重阻碍。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市场纠正总量失衡的过程,代价太大。因此,必须发挥好政府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
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合理调节总需求。第一,必须正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从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水平和要素资源充分利用,特别是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出发,当前的经济增长水平明显偏离了这一区间。为此,就需要发挥好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的作用,有效扩大内需,提高总需求增速,解决需求收缩问题。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尽快回升到合理区间。第二,要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可能衰退的前景,考虑未来出口(外需)可能的下滑前景。因此,当前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充分就业较好实现为目标,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尽快形成扩大消费、提振投资的合力。
二、扩大内需必须全面系统把握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内需包括消费与投资这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部分。消费是目的,投资是手段。偏离消费需求的投资,会形成要素资源错配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不考虑积累和投资的需要、以“分光吃净”模式进行消费,社会生产力水平就会停滞甚至退化,消费水平也会每况愈下。一国消费与投资的合理比例,主要决定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投资的占比会始终较高。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城乡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建设需要。在此阶段,消费的占比虽然相对较低,但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更快。因此,切不可不区分国情和发展阶段特点,去进行投资消费比例的国际比较。储蓄率和投资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反映了一国经济成长性的高低。由于消费受个人偏好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而且无法形成资本回报,所以扩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着力于投资,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高成长性的国家,这些政策往往具有很强的乘数效果。
三、扩大内需首先要全面恢复国内消费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因此,必须把扩大和增加消费摆在扩大国内需求的首位。
扩大内需,首先要尽快恢复国内消费市场,稳住民生基本盘,带动相关产业尽快恢复。第一,扩大消费必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必须努力扩大就业。为此,必须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活跃。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需求不足。而有效增加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的订单,关键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依靠有效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同时有力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增长,为扩大消费创造必要条件。第二,扩大消费空间。当前,要紧密结合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加快引导和释放被长时间压抑的线下消费需求,同时在相关的消费条件、消费场景方面,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第三,要积极开拓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市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多策并举,较长时间积聚的刚性和改善性买房需求将较快释放,进而带动整个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条件也会显著改善,房地产投资有望筑底回升。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当前,在外需不振、投资空间趋向饱和的情况下,促进消费是重中之重。从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等方面入手,对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真正发挥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四、扩大内需关键要提振投资
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持续积累形成高水平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投资,实现当前扩大内需的目标,较快带动企业生产、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也必须抓好投资。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第二个百年建设目标紧密结合,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切实抓好提振投资这一关键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大量的投资待选项目。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看,我国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大量短板,特别在众多中小城市更为突出。建设功能一体化的现代城市群,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必须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硬件的建设水平,必须面向长远筑牢筑好现代化的基础体系。还要看到,随着城镇人口特别是户籍人口持续较快增长,城市住房体系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布局需要通过住房增量不断调整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居住需求,住房体系水平必须不断提高。因此,房地产建设的待选项目众多。还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具有高成长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与经济长期高成长红利联系,我国投资项目的长远回报率高,发行长期建设债的回旋空间很大。另一方面,与新型城镇化联系,我国居民居住方面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好的成长性。这些条件使大力度提振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房地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成为可能。
必须看到,未来外部冲击的传导不容低估。要充分认识当前外部环境正在错综复杂地发展变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分紧迫;从国内看,确保安全稳定大局,切实保障好民生,都急需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实现总体回升。这些都需要投资强劲增长的带动。当前具备大力提振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按照中财委第十一次会议的要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主导下,依据长远发展规划认真选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动员各方面资金和力量,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振基础设施投资,开启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有到好的伟大历史跨越。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部署,从国民经济全局安全和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防范的高度,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充分发挥好房地产满足美好住房需求的功能,通过相关政策的完善,推动房地产业尽快进入平稳健康发展轨道。通过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恢复和活跃,带动企业订单和生产恢复活跃,带动企业投资恢复活跃,推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形势持续好转,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活跃。
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总体看,机遇要大于挑战。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中,强化宏观政策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统筹支持,推动形成扩大内需的强大合力。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责任编辑:肖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