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并作出了明确要求和战略部署。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更加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为顺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
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端牢中国饭碗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只有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始终保持警醒状态,抓紧抓牢粮食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不断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举措。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从耕地保护、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升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系统施策,将成为整体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具体着力点。
要确保优质要素投入粮食生产。推动耕地、种子、科技等优质农业生产资料和要素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子安全、物质投入品安全,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提质,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如果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可以新增5.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尽快形成以耕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耕地使用和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优质耕地资源尽可能多地用于粮食安全保障。二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科技的“芯片”,要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种业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以种业振兴行动为抓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业协同创新攻关,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水平,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使我国供种保障率由70%提高到75%,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我国种业创新发展水平与农业强国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三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在耕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科技是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农业强国的典型特征。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补齐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短板,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是农业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要加快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促进政府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力,以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加强供需对接为着力点,壮大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力量,加快构建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能力。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一是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种粮农民既包括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小农户,也包括迅速发展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为不同种粮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多元服务主体。制约粮食生产效益的主要矛盾是分散式生产、高物质投入导致的成本偏高,解决的主要路径是创新经营方式。需要统筹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农民种粮提供全方位保障,要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加大种粮支持力度,增加种粮农民补贴,加强农民技术和管理培训,完善价格支持和金融保险政策,稳定提升农民种粮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让重农抓粮吃亏。我国粮食生产明显呈现向主产区持续集中的趋势。当前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8成。主产区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但粮食比较效益低,对财政贡献有限,面临要粮食产量还是经济效益的两难选择。不少产粮大县面临“粮财倒挂”“高产穷县”困境。进行补偿和扶持是调动主产区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的有力政策杠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把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方针。三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从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的视角来看,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以及产销平衡区要一起来承担粮食安全的责任,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那一类区域,粮食安全的上述责任都要通过严格的考核,真正落实党政同责。
三、优化产后服务,做好节粮减损工作
粮食产后服务承担着促进粮食提档升级、推进节粮减损、提高种粮农民收益的重要功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产后各环节和供应链全程对确保粮食供得稳至关重要,优化粮食产后服务有助于缓解粮食生产压力,扩大保障粮食安全腾挪空间。
拓展食物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粮食安全实际上也是食物安全。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的加速演变升级趋势,瓜果蔬菜、畜禽水产、功能食品等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口粮消费。满足城乡居民食品需求,要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坚持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并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减少产后损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粮食成熟后,要经过收获、仓储、运输、加工、分销、零售等多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每个环节处理不到位都容易出现损耗。节损就是增产。减少产后的不合理损失,相当于直接增加了粮食供应量。减少产后损失,需要全流程、全链条用力,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全面推广节粮减损新设施、新技术、新装备,合理控制加工精度,实现粮食生产储备运输体系精准化、高效化管理。
制止餐桌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对于制止餐饮浪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长期抓下去,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引导健康消费、减少餐桌浪费是从需求端缓解粮食安全压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执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用足用好国际资源。适度进口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但关键要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谷物总产量、贸易量都在下滑,价格在波动中持续走高,国际粮源供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须坚定“以我为主、适当进口”战略,把握好粮食进口与国内粮食自给率之间的平衡点。
健全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完整、高效、创新的粮食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是增加粮食产业效益、提高粮食供给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在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打造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和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的粮食产业体系。
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难点所在。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完成好“三农”基本工作任务,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从各地实际出发,按农业农村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不断提高工作实效。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肖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