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把首次地方考察定在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发展先行一步的广东,殷切寄望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广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广东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就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逐渐形成的既符合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实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书写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也必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充分彰显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国担当和大国胸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就要自觉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实现从发展窗口向文明窗口的跃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广东应有贡献。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纲”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科学擘画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也标注了大湾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与世界互联的桥头堡,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是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展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上下功夫,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在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上下功夫,携手港澳更好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加强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在广东考察时就指出:“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找准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着力点、突破点,使各项部署及相关规划、政策体系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必须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考察,深入企业、港口、农村进行调研,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掌舵领航、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把广东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来考量,以“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和“地位重要、作用突出”为广东指明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再出发的历史起点;以要有雄心壮志、胸怀“国之大者”的要求,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和胸怀格局;以“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为广东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目标和战略路径提供了战略指引;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赋予广东新的重大使命任务。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战略全局的重大部署,就是要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大兴调查研究,加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顶层设计,形成具体的施工方案和行动计划,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的奇迹。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以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征程上,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仍然要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就要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先进战略科技力量,产学研用共同发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甩掉“卡脖子”的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挺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全球产业变革新趋势、确保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是支撑我国由大到强、制胜大国博弈的关键,无论经济如何优化发展,都要防止出现制造业“空心化”。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构建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途径,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人未雨绸缪,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遵循发展规律、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经受住考验,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拥有广阔内需市场和强大供给体系,有基础有能力实现内部可循环,塑造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国的“大国优势”,使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把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主动权。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市场是个海洋,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正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欢迎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到中国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只有持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就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这些短板、弱项不及时补上,必然影响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进度和成色。这次考察广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要求广东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下功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一方面要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把握好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发挥水资源配置工程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省内各区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积极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就要抓住本质,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始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推动广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持续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为广东量身打造的任务书,也是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施工方案和行动计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以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优势。
(执笔:程京武)
责任编辑:王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