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体现了党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路径指向。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必要性,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全面认识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意义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把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举措。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办好教育,关键在党。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践行教育强国战略任务的题中之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我们正在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全面把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思政课鲜明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聚焦高标准课程教材体系、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高水平理论研究体系、高效能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构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格局。
以建构高标准课程教材体系为基础。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始终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刻理解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关键。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通过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以建设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为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与此同时,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又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课程设置要相对稳定,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各类课程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原则,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
以建强高水平理论研究体系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思政课建设中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中讲好思政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理论武器,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历史主动和政治自觉,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
以健全高效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关键。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要发挥思政课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抓好课程思政,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三、全面落实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把牢方向,站稳立场。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是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渠道。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聚焦问题,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坚守原则立场,也要深化改革创新。在原则立场上,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改革创新上,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构建体系,拓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不是“一家之言”,不能“闭门造车”,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大思政课”之“大”在于,以“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共同服务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打造多学科同向育人的思政课程集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感受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明大道”“修大德”“成大才”。
创新方法,提升效能。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的关键环节。如何从问题出发,授业解惑,因材施教,这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课题。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既要推动思维方法革新,也要推动教学方法革新。在思维方法上,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在教学方法上,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
筑基垒台,建强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全方位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的能力素养与师德师风。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为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拓展职业发展渠道打造平台,引导和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作者: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