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来源:《红旗文稿》2024/12 作者:刘小新 2024-06-27 10:41:46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文明交流互鉴,要求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兴盛,必然伴随着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要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的大潮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要广泛宣传、介绍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深入阐释中国的和平观、天下观、发展观、文明观、生态观等重要理念,在国际上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增强我国话语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事关国家形象,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更加闪亮。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需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在向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用生动的事实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搞现代化建设,其困难之多、矛盾之复杂是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要用好多种交流形式、多种传播渠道、多方交流平台,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既找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也努力了解对方,平等坦诚地尊重和对待对方,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努力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传播中国主张。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进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深了共识、增强了合力。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孕育了多样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每一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每一种文明的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论断,倡导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论断、重大倡议,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展现了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推进一种或少数文明的单方主张,也不是谋求在世界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更不是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文明,而是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一个具有独特现代气质、深厚历史底蕴和宽广胸怀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才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是把中国故事讲好,同时把中国故事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精神讲出来,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展示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中华文化是唯一长期延续发展而没有出现过中断的文化体系,要把中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深邃睿智的哲学思想、秉笔直书的史学传统、高古雅致的艺术心灵、辉煌灿烂的科技发明、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展示给世界人民。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推崇仁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仁爱的基础上注重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在对外关系上,则是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让世界看到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贺信中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能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又可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独特启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每个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选择适合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增进了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价值主张的理解和认同。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修正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偏见。以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帮助海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让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更为生动,让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更加鲜活,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要讲述和反映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讲述和反映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讲述和反映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要讲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沧桑巨变?历史的秘密是什么?答案在哪里?要了解这一切,就必须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弄清楚、搞明白今天在中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是什么关系,这些关系在历史上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形成的,近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做了哪些大事,是如何影响中国发展前途和历史进程的,等等。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进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国外宣格局。

  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新时代,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只有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才能有效统筹资源力量,充分发挥集合效应,才能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特别是要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采用贴近不同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重视发挥海外华人、海外中资企业、国际友人等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讲究国际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把握国际舆论话语权,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尊严和形象。

  建设好、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客观、真实、生动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传播中国文化。当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推动国际化传播平台发生深刻变革。其中,以5G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性赋能国际化传播平台发展,形成了全新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分发方式,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技术支撑。同时,各国民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日益向新兴媒体、移动传播等方面转移,这也对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媒介技术、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抓住先进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布局新型传播平台,积极运用5G等信息技术开展新闻传播实践,持续提升媒体内容传播效率,形成多渠道、精准化的国际传播。加快移动端传播平台建设,创新短视频、微视频、云直播、语音播报等多元信息发布形式,吸引更多国际友人讲述“我眼中的中国”,更好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研究掌握传播平台的发展趋势,推动传播策略全面迭代升级,打造更多受众喜闻乐见的沉浸式、互动式新闻产品,通过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径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推进国际传播专项智库建设和专业教育发展。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需要一支强大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专项智库建设的区域布局,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媒体机构等传播专业人才资源,强化文化传播特别是国际文化传播领域高层级人才储备。要进一步完善国际传播专业的教育体系、学科体系与研究体系建设,开展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合作攻关,强化对文化传播范式、认知传播规律、顶层制度设计、传播基础理论的系统研究,建立稳定、强劲与科学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专业知识体系。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明传播平台,深化中外文化传播智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从平台建设、团队组建、项目设置、奖项激励等方面为中华文明传播研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传播互动机制建设,形成系统性、一体化的大传播格局。

  (作者: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肖景华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少义 校对-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6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