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对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实现强国梦的先决条件。教育在支撑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历史表明,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化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后发大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推动我国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教育强国转变,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提出“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等一系列方针,充分发挥教育对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民生保障、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支撑作用,推动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历史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并明确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重点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顺应人民对更好教育、更高素质新期盼,构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高水平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先进科技支撑和强劲创新动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要求,也是正确应对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战略抉择。
二、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为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是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教育的自立,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教育自立的关键是建设教育强国。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是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基础教育也在推动国民科学素养整体提升、培养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功能,推动我国教育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发挥教育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功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我国每年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向社会输送数以千万计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力量,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上亿人次,推动我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力资源大国。
为知识和观念的更新迭代提供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推动形成务实、进取、创新的社会风气,都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努力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整体创新实力不断跃升。据统计,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
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教育是民生的重要方面,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通过教育强国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强民众勤劳致富本领和内生发展动力,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力,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守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发挥教育强国富民的重要功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需求,保障人民有更多教育获得感。
为文化文明的传承弘扬提供有力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文化因教育而发扬光大,文明因教育而传承赓续。我国教育发挥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既体现在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又体现在以教育为纽带增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重视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指引我国教育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中外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成绩斐然,教育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三、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决定》将教育同科技、人才一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细落实。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指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相统一,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学生立志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支撑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决定》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下功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储能助能。
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传承先进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等重要职责,肩负着推动创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新风尚等重要使命。《决定》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等目标任务。必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更好将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的教育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对接受更好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决定》指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这些目标任务,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原则,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落实《决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教育领导体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发展动力和制度保障。全党全社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矢志不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薛 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