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推进伟大事业,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取得的。这些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供了科学指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最大国情,必须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我们常讲,无论干革命,还是搞建设,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要搞清楚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性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最大国情,由此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把握这一最大国情,必须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应当看到,这些年,我国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把握这一最大国情,就要在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始终立足初级阶段,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正是国情的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只有牢牢把握最大国情,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当前,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升级;我国社会经过长期快速发展,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前所未有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特别是要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我们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责任编辑:孙 珉 孙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