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最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贯穿这一重要思想的灵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活学活用,而且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发扬光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创造性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 我们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 我们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更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工作方法。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体现的科学工作方法,努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石。方法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学习,重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得出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各个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最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贯穿这一重要思想的灵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引擎,是保持先进性、增强自我净化和自我革命能力、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方法武器,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活学活用,而且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发扬光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创造性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强化战略思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要坚持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这些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审大势、观大局、抓大事的宏大战略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造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又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强化战略思维的结果。
坚持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辩证思维抓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我们既要坚持“两点论”,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又要坚持“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这样才能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
善用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用好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创新促进步,以创新强国家,以创新谋繁荣,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这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造性发展。
培养法治思维。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维。马克思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维,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要求管理者能够运用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等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充分贯彻和彰显。
筑牢底线思维。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就是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继承发展和科学运用。底线思维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既要严守原则、划清底线,又要积极研判风险、防患未然;既想到“一万”,又想到“万一”,这样才能牢牢掌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掌握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就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7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发展史和40年改革开放史的宏大历史格局中认识和把握,为我们运用历史思维看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只有运用好历史思维,才能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才能认清历史趋势,扎实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三、运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勇气和魄力,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定而灵活地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使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取得这些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这些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取得的重大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要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变化,将解决新的主要矛盾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推动力,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突出治国理政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要增强风险意识,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要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又要明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更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吴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