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编辑同志:
您好!
《求是》2019年第1期刊发国家统计局的经济社会发展权威统计图表,令人耳目一新,也引发关注。读了《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经济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我在比较阅读中,对个别数据的计算产生了疑问。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中,“1979—2017年平均增速”第二产业为10.7%,第三产业为10.5%,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速低于第二产业,这个数据是否有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我国第二产业平均增速应该低于第三产业,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因为1978年第二产业产值1755亿元,远远高于第三产业同期905亿元;而2017年第二产业334623亿元,又低于第三产业同期427032亿元,两者相比较,第二产业平均增速应该低于第三产业。此外,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我国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一、三”结构,期间经历了“二、三、一”结构,目前已形成“三、二、一”结构,这表明改革开放这40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平均增速是高于第二产业的,第二产业是高于第一产业的,这也表明了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转型升级。表中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作了说明解释,但一、二、三产业统计的口径标准应该是一致的,不可能出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计算增速的时候,用各自不同的标准。改革开放40年间第二产业平均增速10.7%,高于第三产业的10.5%,无法解释40年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
以上疑问,能否请你们予以解答?谢谢!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 李继明
2019年1月2日
李继明同志:
您好!
您写给《求是》杂志的信,编辑转交给了我。感谢您对统计数据的关注。
如何看待您说的这个情况?如果按现价(当年价格)计算,1979—2017年,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速为14.4%,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速为17.1%,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增速确实快于第二产业。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开放40年间,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价格上涨幅度总体高于以工业品为主的第二产业价格涨幅。1979—2017年,第二产业年平均缩减指数为103,而第三产业年平均缩减指数为106,用缩减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后,第二产业年平均实际增速为10.7%,第三产业年平均实际增速为10.5%,与公布表中数据是一致的(见下表)。
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中,第二产业的主体是工业及建筑业,其价格变化主要受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变动影响。而第三产业多为服务行业,相较于第二产业,其价格受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影响更大。1979—2017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分别为103.8与104.9,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价格变动差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转变和服务业的较快增长,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此后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1.6%,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速度指标,有的是以现价计算的,有的是以不变价计算的,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不变价也叫固定基期价格,是为反映不同年份之间实物量变化而采用的价格形式;现价又称当时价格,也就是报告期当时的价格水平。例如:以当年价格计算,2011年和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89301亿元和540367亿元,直接比较得出2012年增长速度为10.4%,这就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即现价增速,也叫名义增速;如果以2010年价格为基期来计算,2011年和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52430亿元和487976亿元,剔除了2011年、2012年价格变化的影响,因此得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7.9%,即不变价增速,也叫实际增速,反映了2012年我国生产活动成果的实际变动情况,这也是国家统计局通常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一般来说, 以现价计算的增长速度包含两方面因素,一个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另一个是物量的变化。以不变价计算的增长速度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反映了物量的变化情况。目前,政府部门公布的现价速度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财政收支增速、进出口增速等。不变价速度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项(分三次产业、分行业门类增加值等)实际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项实际增长速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等。同时发布现价速度和不变价速度的指标主要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等。
希望以上解答对您理解统计数据能有帮助。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毛盛勇
2019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