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来源:《求是》2019/13 作者:本刊科教编辑部、《今日浙江》杂志联合调研组 2019-07-01 09:00:00

  16年接续奋斗,浙江的千山万水更加美丽动人;

  16年跨越发展,浙江的千乡万村更加充满活力。

  2003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浙江“三农”工作和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每年主持召开全省现场会,亲自抓推动抓落实,带动各级各部门上下同心、形成合力。离开浙江后,他依然牵挂着“千万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作出重要指示,“千万工程”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怀下不断取得新成就。16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2018年9月,“千万工程”以扎实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就,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浙江“千万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图为风景如画的杭州市桐庐县旧县街道合岭村。 浙江省农办供图

  举一纲而万目张。在“千万工程”孕育之时,习近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把“千万工程”定位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16年来,“千万工程”不仅给浙江农村带来了环境革命、生态革命,更带来了农业发展方式革命、农民生活方式革命。

  回首16年的实践探索历程,今天的浙江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千万工程”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更深刻地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以广阔视野、非凡魄力启动这项工程的战略谋划和为民情怀。作为一项关系万千乡村振兴、关系千万群众福祉、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问题的深刻关切、对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三农”工作的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作为伟大改革家的巨大勇气和严实作风。“千万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做什么。

  “千万工程”是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这一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是从收集群众诉求、捕捉群众需求,再到解决群众痛点、满足群众意愿的政策形成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的典型代表。

  本世纪初,浙江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脏、乱、差、散”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但制约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也威胁着人民群众健康,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

  2002年,习近平同志刚到任浙江,就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意、访民忧,在短短118天里,跑遍了11个市,走访了25个县。在察访中,农村环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习近平同志关注的重点。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后,习近平同志指出:“浙江农民富,创业的人多,房子造得好,但浙江农村的污水、蝇虫、垃圾也多。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群众对整改农村环境的意愿十分强烈。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做什么!“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就这样在习近平同志心中构画而成。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2003年6月5日,习近平同志亲自召开动员大会,对“千万工程”作出全面部署: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改变万千乡村面貌、造福千万浙江农民的“千万工程”从此拉开帷幕。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扎实推进。16年来,“千万工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之江大地上,流传着众多“美丽转身”的故事。

  曾经的“水晶之都”浦江县,家家户户建水晶作坊,污水直排,严重污染了河流。痛定思痛,浦江掀起一场水晶产业整治雷霆行动,摘掉了“全省最脏县”的黑帽子。浦阳江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秀美风光。

  曾经的“生猪大县”海盐县,境内河道众多却污染遍布,不少村子存在“奔驰宝马狂奔在猪粪堆里”的景象。海盐县开展“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转型升级”行动,引导养殖户走上转产转业、绿色发展之路,江南水乡重现生机。

  群众口碑是检验政策效果最好的试金石。在浙江,广大农村群众对“千万工程”由衷拥护、有口皆碑,认为“千万工程”深刻回应了他们的关切和期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竹海摇曳,绿水逶迤,令人沉醉。在启动“千万工程”两年后,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余村调研的9天之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文章,进一步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提问时,将这一理念完整阐述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辩证关系,更是我们党对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认识的又一次升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万工程”16年的实践与发展,让今天的浙江人民对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切身的体会。

  ——天蓝水清,农村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千万工程”以治理好涉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为切入口,掀起“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使广大乡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浙江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体系建制村全覆盖,61%的建制村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干净整洁成为全省村庄的常态。51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管,90%建制村、74%农户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乡村劣五类小微水体基本消除,广大农村水变干净、塘变清澈。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9.6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8.55%,大多数农户家庭用上了抽水马桶。

  ——村洁景美,美丽乡村不断升级。“千万工程”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管理,把农村打造成为“大花园”。

  以“点”带动,全省创建美丽庭院60多万户,用“家的小美”推动了“村的大美”。以“村”驱动,全省创建精品村、特色村2000多个,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以“镇”牵动,全省完成1000多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补齐了美丽城镇建设短板。以“线”推动,全省创建美丽乡村风景线500多条,把美丽“盆景”串成了道道靓丽风景。以“县”联动,全省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23个,以星火燎原之势实现了乡村全域美丽。

  ——业兴民富,生态红利加速释放。实施“千万工程”,不仅要精心呵护好绿水青山,让环境好起来、农村美起来,更要想方设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产业跟上来、农民富起来。“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业为基,抓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现了“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

  浙江“千万工程”以治理好涉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为切入口,掀起“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使广大乡村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现天蓝水清的美丽景象。图为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塘泾村的村民举行泼水祈丰年活动。 浙江省农办供图

  如今的浙江农村,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杭州的“农家乐”、象山的“中国渔村”、德清的“洋家乐”、安吉的“民宿经济”、龙泉的“青瓷小镇”等一批浙江乡村品牌享誉省内外。飞地抱团、股份合作、产销帮扶……村庄的经营路子也越走越宽,一大批昔日的穷山村、污染村,蝶变为现在的富裕村、幸福村、美丽村、善治村。截至2018年底,浙江85%以上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总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原来以售卖毛竹为主的安吉倾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发展路径。如今,美丽经济已成为安吉的靓丽名片,绿水青山转化成更多金山银山。2018年,全县旅游总收入324.7亿元,同比增长15.1%,乡村旅游直接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1.7%。安吉年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7.8亿元,猛增至2018年的80.8亿元。

  曾经是浙江欠发达地区的丽水,将乡村产业发展与呵护山山水水结合起来,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先后8次到丽水视察,赞叹这里“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人民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丽水山耕”品牌,提升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丽水山居”品牌的影响力,增强历史文化村落“丽水山庄”品牌的亲和力,2018年丽水农民收入增长10.2%,增幅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如今丽水已经彻底摘掉“欠发达”的帽子,成为“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先行区。

  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不强,数据最有说服力:“千万工程”启动之始,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431元,2018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0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6:1,城乡发展差距在全国各省区中最小。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例达99.7%,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实现县(市、区)域范围内城乡低保同标。所有县(市)建成至少一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公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5%和89.9%,基本形成“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16年来,“千万工程”累计让3000万人口受益,为浙江农村地区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指出,“千万工程”的决策和指导思想要科学,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要科学,建设机制和建设方式要科学,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科学。

  正确的决策来自对省情的深刻认识、对规律的准确把握、对人民意愿的充分尊重。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多次叮嘱,浙江各地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较大,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各不一样,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和纯农业村庄也不一样,加快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不要“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

  ——16年来,浙江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形地貌,按照村庄功能定位、区位条件、产业特色、人文底蕴、资源禀赋,分类确定村庄的建设模式、发展方向,建设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人文特点的江南水乡、海岛渔村、山乡村寨,构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魂”的美丽乡村生动格局。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联系点,当年是典型的穷山村。习近平同志4次到下姜村具体指导强村富民工作,殷殷嘱咐乡亲们保护好环境,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下姜村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和教诲,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生态保护,引入垃圾分类智慧化系统,提升管控下姜村沿湖沿线建筑风貌,打造“白墙灰瓦”独具韵味的“淳派民居”村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下姜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先后被评为省“森林人家”、“美丽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美丽村。2018年,下姜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8.2万元、经营性收入110.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37元,共接待游客46.2万人次。富裕起来的下姜村人感恩奋进,引领和带动周边更多村庄、更多农民致富。

  在推进“千万工程”建设中,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村和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提出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浙江按照“一年成型、二年成品、三年成景”的要求,率先开展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一批破旧损毁的古建筑得到抢救修复,一批濒临失传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记忆符号得到挽救,一批濒危和损毁严重的古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现在浙江的历史文化村和古村落成为农村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载体,成为诗画江南最有韵味的景观。

  ——16年来,浙江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机制,城乡整体谋划,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机制。

  塑有规划。按照“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培育中心村”的要求,有序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全省建制村由2003年的近4万个缩减到2018年的2.47万个,形成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建有依据。示范村以“村美、户富、班子强”为标准,明确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精神文明、环境整治等方面标准;整治村以治理“脏、乱、差、散”为重点,实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

  育有特色。浙江各地根据规划蓝本,科学确定本村整治目标任务,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建成了一大批“生态村”、“民俗村”、“花园村”、“文化村”。农村不仅变得干净美丽,而且充满温度、各具韵味、富有活力。

  ——16年来,浙江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从最初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抓起,逐步延伸到乡村风貌、农村经济、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再到努力解决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升,内容随着农民群众需求升级而发展,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丰富。

  从抓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拓展到农房改造、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经济以及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领域,“千万工程”推动了从人居环境整治向农村全面发展迈进。

  垃圾处理从陈年垃圾清理、集中收集向常态保洁、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转变;污水治理从整治直排乱放、黑臭水体向全面截污纳管、达标排放转变;卫生改厕从消灭露天粪坑、简易旱厕向抽水马桶、生态公厕转变;农房建设从赤膊墙粉刷、危旧房改造向农房设计、浙派民居转变;村容村貌从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向全域整治、风貌提升转变。如今,浙江垃圾分类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全部消灭农村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场所和设施,到2020年实现资源化站点、回收站点在分类区域全覆盖。

  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不停步。

  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浙江省委坚持发扬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把“千万工程”列为“书记工程”,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一个村制度,抓点做样、示范带动,形成“五级书记”共抓共管的推进机制。

  坚持各方协同抓。各级均成立“千万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发动农村广大群众投身到“千万工程”建设中来,让农民群众成为“千万工程”的主体。

  坚持分级联动抓。建立分级负责制,把“千万工程”纳入党政领导绩效考核,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具体职责分工上,明确省级主抓顶层设计、指导服务、督促落实;市县主抓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组织实施;镇村主抓落实政策、具体实施、建设管护。

  浙江“千万工程”从抓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开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为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村民在干净整洁的村庄里骑行。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16年接续努力,“千万工程”持续发力,不断跃升,从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到深化提升、转型升级,为浙江高质量、均衡性发展和美丽浙江建设铺开了时代画卷。2017年,浙江首次提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按照全域景区化要求全面推进美丽城乡建设。2018年,启动创建千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万个美丽乡村景区村,开启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

  16年孜孜以求,“千万工程”深化拓展,不断丰富。从塑形到铸魂,11059家农村文化礼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成为农村“文化地标”、农民“精神家园”,让浙江乡村不仅美在山水生态、村容村貌,更美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丽生活,城与乡的界限日益模糊。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16年持续推进,“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农村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全省广大乡村化风成俗,“润物细无声”。现在的之江大地不仅有众多的河长、湖长、林长、田长,还有更多自愿参与的“河小二”、“池大爷”、“塘大妈”、“垃圾管理员”、“护绿小卫士”,各级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家庭、美丽家风创建活动……绿色文明新风劲吹希望的田野,凝聚成为浙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全民实践。

  浙江“千万工程”启动以来,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精神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图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传授剪纸艺术。 浙江省农办供图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千万工程”接着干!

  浙江“千万工程”给浙江大地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创造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形成的影响是国际性的。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浙江省委铿锵有力地给出了回答: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始终把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浙江的突出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拉高标杆、继续前进,高水平推进“千万工程”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和党中央的重托转化为使命担当、转化为工作动力、转化为实际行动。

  之江大地上,一幅更加宏大、更加绚丽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突出城乡融合,形成“全域秀美”的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区域协调、陆海联动,高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省域全领域全方位打造美丽浙江。

  加快绿色发展,强化“生态富美”的支撑。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推动生态环保有效投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新经济,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幅降低能源、土地、水等消耗强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培育现代农业万亿产业经济,发展农村电商等美丽经济。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下足绣花功夫,追求“景致精美”的卓越。不急不躁,专心用心,倾力倾情,做到管用好看,经得住风雨洗礼,经得起脚步丈量。善于创新创意,像写诗作画那样去规划去设计,精益求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注重内外兼修,提升“心灵之美”的内涵。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把“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等作为崇尚自然、改变习惯、树立新风的抓手,大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人们爱美爱环境,切实净化心灵。

  勇立时代潮头,敞开“合作共美”的胸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结合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推进美丽建设互鉴共享。学习借鉴各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浙江样本。

  当前,浙江正全面启动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全面开展“百镇示范、千镇美丽”工程,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天蓝水净、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美丽乡村(篆刻) 舒鸣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