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能减“担当”

来源:《求是》2019/14 作者:袁 浩 2019-07-16 09:00: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赢得广泛点赞。

  一直以来,形式主义顽疾困扰着不少基层干部,让人苦不堪言。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是标本兼治,既解决突出问题,又深挖源头,让基层干部切实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干实事。

  我们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实施的主阵地、工作落实的最末端,人少事多、权小责大。开会、报报表、报材料虽然都是推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但如果不加节制或者把工作方式当作工作目的,广大基层干部势必会陷入文山会海,甚至会以形式主义来应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为基层干部减压减负,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浓厚氛围,确保广大基层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彻底纠治。

  当然,为基层“减负”,并非放松甚至放纵基层工作人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好、更充分地激发基层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担当作为的能力,才是《通知》真正的目的。笔者认为,为基层松绑减负,其实是对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负”不能减“担当”。

  “减负”不能减“担当”,一方面要“提质”。“减负”减的不是工作标准,减的不是工作作风。“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工作,“提质”是为了让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减负”和“提质”要“两手抓”、“两手硬”。因此,为基层“减负”,各地应倡导干部沉到群众中去主动开展工作,积极为基层决策谋划,广泛听取意见,合理设置考评办法,多为基层解难题,让基层办事更有效率,基层干部做事更有干劲,发挥好“最后一公里”服务职能。

  “减负”不能减“担当”,另一方面要“增能”。“减负”减的不是工作能力、工作水平,而是减除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考核和不合理的一票否决。基层干部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桎梏,才能腾出时间、腾出拳脚集中火力做好本职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因此,广大基层干部要善于利用“减负”腾出来的时间,思考如何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能,将已释放的活力合理运用到自我提升和工作效能提升上去,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成就事业。

  卸下压力才能轻装前行,减轻负担才能激发活力。“减负”之后,广大基层干部告别了“被动式”应对和“应急式”突击的疲态,同时要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不良风气说“不”,让主动实干和担当成为常态,这才是“减负”的意义所在。

  原载山东省委《支部生活》2019年第5期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