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井冈山高质量发展的调查思考

来源:《求是》2019/20 作者:刘 奇 2019-10-16 09:00:00

  江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过去集革命老区、偏僻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江西革命老区发展,2016年春节前夕亲临江西视察指导,第一站就到井冈山看望慰问老区干部群众,深情嘱托“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并要求江西在脱贫攻坚上领跑。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告诫我们要特别注意脱贫后的返贫问题,“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要求我们“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

  茨坪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中心,红四军机关和湘赣边界特委等党政军的机关都曾在茨坪办公。如今,茨坪是井冈山革命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景区,山清水秀是她美丽的容貌。 井冈山市供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江西省委提出井冈山要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上下功夫,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井冈山是我到江西工作后一直联系的脱贫攻坚点。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深入井冈山蹲点调研,主要是进一步了解脱贫摘帽后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查找阻碍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深层次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推动井冈山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继续在致富路上奋力奔跑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国土面积1297.5平方公里,人口17.1万。过去的井冈山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初贫困人口 2.3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经过脱贫攻坚奋战,2016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2017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井冈山脱贫摘帽后工作不松劲,2018年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到0.25%,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7个乡镇、8个村、12户脱贫户和3户贫困户,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井冈山坚持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统领,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大为改善,老区人民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现在,井冈山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都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增收项目,25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通自来水,行政村电网改造、通信网络、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更加靓丽,群众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村民们说,“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纷纷在家中贴上“世代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等对联,由衷表达感恩之情。

  掌握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得出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随着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扶贫政策的深度覆盖,井冈山脱贫质量稳步提高,大面积、规模性返贫的可能性不大,仅剩的120户303名贫困人口通过兜底保障等方式今年底前将脱贫。但是,局部或个体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是因病致贫。乡村干部反映,约40%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这次走访的脱贫户有9户曾因家人患病致贫,3户贫困户目前都有家人或病或残。二是因田瘠致贫。井冈山大部分耕地在山间,多为冷僵田,水稻一年只产一季,亩产800斤左右,通过农业种养实现长期稳定脱贫有困难。三是因灾致贫。井冈山山大沟深,地质灾害频发。这次调研正赶上强降雨,部分地区受灾,一些山地、道路发生塌方。针对这三种风险,进一步把健康扶贫做得更扎实、加大中低产农田改造力度、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是关键。

  除了因病、因田瘠、因灾,社会因素对致贫返贫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走访的坳里乡桥边村、长坪乡中烟村等几个村,都存在不少三四十岁未结婚的“光棍”,桥边村30岁以上的“光棍”有22人,占全村男性人口的3.4%。这个群体对脱贫没有内生动力。社会风俗方面,结婚彩礼一般三四万元,有的甚至七八万元,农户每年日常人情往来支出少则2000元、多则5000元,给农户带来较大负担。可见,防止返贫既要从经济方面着力,还要把社会、文化等因素考虑进去。要有效破解农村“光棍”问题,让他们既“脱贫”又“脱单”,树起生活目标。还要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逐步解决婚丧喜庆、人情往来负担重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在井冈山看望干部群众时,给神山村村民们留下“生活幸福、老人健康、孩子好好成长”的祝福。如今的神山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图为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一角。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三保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有很大改观,但师资力量薄弱,普遍缺乏“音体美”教师。“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有效缓解,但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具有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不足。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但有些村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管线乱搭乱接、贪大超标建房现象,影响了村容村貌。群众物质生活丰裕了,但精神文化生活还跟不上,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仍不足。这些既是脱贫攻坚的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问题。为此,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是长远之计。我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配备,加快补齐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物质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令人欣慰的是,问起脱贫后的想法,井冈山群众有着共同的认识:“别人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奋斗”,“靠娘娘会老,靠墙墙会倒,只有靠自己才长久”。

发挥特色优势“造血”功能

  产业直接创造财富,是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让革命老区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物质条件。

  井冈山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山区,“八分半山半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截至2018年末,农业人口11.99万人,占总人口70%;林地面积15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耕地面积12.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改革开放后,以日用陶瓷为主体的乡镇工业迅速发展,高峰时近6万人就业、产值占GDP的“半壁江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旅游业蓬勃发展,2018年旅游收入达150亿元,是2012年的2.4倍;一二三产业比由2012年的9.61:37.27:53.12调整为2018年的7.03:25.20:67.77,服务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

  从现实条件看,井冈山红色文化优势突出,绿色生态环境一流,发展现代旅游业得天独厚。从市场拓展看,红色培训人数由2014年的12.9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2.28万人次,年均增长41.88%;2018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800万人次。井冈山发挥优势,做大旅游业这个富民产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发展模式还比较传统、粗放,红色培训一业独大,茨坪旅游一处独强,旅游业态比较单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绿色生态为支撑,推动井冈山旅游从“单业态”向“全业态”转变,从红色延伸到绿色,从茨坪延伸到全域,进一步把旅游业打造成强市富民的支柱性产业,这是井冈山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井冈山农业人口多,虽然农业产值占比较低,但对多数农户来说,农业仍然是安身立命的产业。当前,井冈山的农业仍以传统的粮茶型为主,现代农业发展还不充分。从调研情况看 ,一是农业效益较低。坳里乡上枧村58岁农民唐竹泉家有9亩地。他算了一笔账,种植水稻,每亩翻耕需250元、插秧260元、除草35元、收割120元、化肥120元,成本约计785元,加上人工吃喝花销,将近1000元/亩;当地水稻亩产800斤,市场上1.25元/斤,每亩收入1000元,收支基本相抵。唐竹泉家的这种情况在井冈山较为普遍。二是生产条件较为落后。井冈山山高坡陡,耕地散于山间,地块零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耕地、插秧、收割、脱粒等主要靠人力和畜力。三是尽管这些年,发展了茶叶、黄桃、猕猴桃、柰李等特色农业,也引进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但还没有一家从事农产品加工的规模以上企业,带动农户能力不足。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广运用适宜山地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大力发展茶叶、蔬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井冈山旅游业正从“单业态”向“全业态”转变,从红色延伸到绿色,从茨坪延伸到全域。井冈山打造了杜鹃花节,每年都吸引游客上山旅游观光。图为2019年4月14日,第十届井冈山杜鹃花节“山地自行车骑行乐”现场,参赛选手蹚水过河。 人民图片 肖远泮/摄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调研中,能明显感受到井冈山干部群众对发展现代工业的强烈愿望和高涨干劲。2017年1月,省政府将井冈山工业园升级为省级产业园,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竹木精深加工和陶瓷创意等现代产业日渐成型,201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亿元,比2016年接近翻了一番,成为井冈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是,井冈山工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大部分区域又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发展工业面临环保、资金、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多重制约。井冈山发展现代工业还是要立足资源禀赋,既要加快发展,更要转型发展。一方面,加快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井冈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陶瓷产业,主要生产中低端日用陶瓷,目前从业人员1.5万人。对有市场、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升级的力度,推动产品向中高端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对改造无望的落后产能必须坚决淘汰,腾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更多精力放在垒实基础、创造条件上,在首位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上更加聚焦、更加精准,突出龙头企业带动,突出产业链招商,不断做优做强做大井冈山制造业。

  没有现代化的产业支撑,只靠“输血”不能“造血”,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的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来,才能持续把为老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激发改革开放澎湃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冈山干部群众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旅游兴市富民路子,根本扭转了“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的被动局面。然而,面对“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新的更高要求,思想还要进一步解放,观念还要进一步更新。比如,调研中发现,少数同志在脱贫摘帽后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安于现状、小富即安;长期以来对传统发展方式形成路径依赖,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一些干部习惯于等靠要,希望上级多给项目、多给资金,自身的开拓进取精神不足;等等。这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不能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要教育引导井冈山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关键在我”意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城乡治理、民生事业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跨越。

  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红色教育培训成为全国品牌,荣获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等,都是靠改革,说明井冈山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跟上了趟。但是,调研中,各级干部要政策、要支持的多,谈改革的少,也说明改革攻坚意识不强,存在不敢改、不会改、不愿改情况。比如,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井冈山旅游业迎来发展民宿经济的大好时机,井冈山陇上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民宿企业建议开展林地“点状”供地,但有关部门没有及时跟上。再比如,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宾馆)管理不够规范,资源利用不够科学,尽管改革说了多年,但因牵涉利益面广、矛盾大而裹足不前。还比如,脱贫摘帽后,有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本应允许村集体统筹扶贫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搞活集体经济,但由于仍有不少阻力,致使部分扶贫资金闲置。与干部群众商议对策时,大家都认为要紧扣影响和制约井冈山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旅游体制、生态文明、土地流转、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上再下功夫,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同时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建设,井冈山对外开放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航空、铁路通行,境内泰井高速、井睦高速穿境而过,但仍存在瓶颈制约。高铁通车还有待时日,境内仅有单线电气化、客货共线的衡茶吉铁路,运量低、车次少、速度慢,难以满足游客和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交通不便导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难以集聚,好项目难以引进来,好产品难以输出去。拿山镇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反映,目前井冈山农业做大有困难,农产品一上规模,本地市场消化不了,运出去时间长、成本高。当前,井冈山要走好开放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要加快构建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打通对外开放通道,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调研发现,井冈山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设置了自主研发机构的企业仅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创新平台匮乏,导致创新资源集聚乏力,创新创业活力不足。2018年井冈山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仅6946万元,占GDP的比重不到1%。同时,由于产业吸纳能力有限,不论高层次人才,还是一般技术人才,都存在引进难的问题,即使引进来,也难以留住。实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牵住创新“牛鼻子”和集聚人才“第一资源”至关重要。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积极谋划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进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升井冈山科技创新能力。

铸牢凝心聚魂的红色基因

  井冈山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井冈山的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爱戴之情越来越深,对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的建设越来越自觉,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井冈山干部群众有着知党爱党信党的光荣传统和质朴情感,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还需进一步统筹和深化。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重红色资源开发轻保护,重红色旅游轻红色教育,组织群众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缺乏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针对以上情况,要切实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坚持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要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制定保护规划并严格执行,推进红色资源辐射、整合、链接,把井冈山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全域红色博物馆。二是规范发展红色培训。截至2018年底,全山308家红色培训机构中,有262家是民营机构,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重点提升民营培训机构水平,充分发挥国有培训机构主导力量,推出一批高品质的红色培训课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红色教员队伍,把井冈山打造成宣传井冈山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天下第一山”。三是深入开展群众感党恩教育。要持续教育群众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充分激发革命老区群众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凝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伟力。

  井冈山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党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但年富力强、有知识、有眼界、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村干部难找难配。全市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共有365人,平均年龄48.9岁,35岁以下的只有31人,占8.5%;51岁以上的有178人,占48.8%。文化水平偏低,大学学历16人,占4.4%;大专学历33人,占9%;高中及以下学历316人,占86.6%。为改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现状,井冈山做了积极探索。通过组织村干部集中轮训、定期选训等方式,拓宽村干部视野,提升履职能力。建立村级年轻后备干部培育中心,让村级后备干部在做好村务工作的同时,参与乡镇中心工作,实现多岗位锻炼,待培育成熟后选派为村党组织书记或按法定程序参选村委会主任。目前井冈山共有村级后备干部585人,其中35岁以下的211人。下一步,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从农村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退休干部职工等党员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八角楼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图为茅坪八角楼建筑一角。 井冈山市供图

  井冈山的党员干部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劲头,一年当成几年干,展现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但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有的对群众感情淡漠,不愿、不会做群众工作,难以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态度生冷。有的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够,碰到问题往上推、落实责任往下移,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为红土地上的党员干部,要创造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新业绩,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努力把江西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地方,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