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特点 狠抓工作落实

来源:《求是》2019/23 作者:张 季 2019-12-01 09:00:00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风起云涌,各项创新层出不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已审议通过5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各地各部门也推出数千项改革举措,有力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注意区分改革举措的性质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按照这一要求,既要抓好打基础、谋长远的制度性改革,也要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而切口小的改革见到成效;既要协调各方,控制成本,坚持原则性引导性,形成合理改革预期,又要积极探索改革规律,努力开创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局面。结合当前发展实际,必须把准中央各项改革举措,把握改革特点,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制度性改革。这是指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全局性的改革,只有把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体现了推进制度性改革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在改职责上出硬招,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切实解决多头分散、条块分割、下改上不改、上推下不动的问题,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机构重组不是物理上的重新拼装,而是要在人员融合、职能整合上真正发生“化学反应”,促进新的人员队伍同气同声说“一家话”、同心同德干“一家事”,切实做到合编、合心、合力。此次机构改革既抓“脖子以上”服务顶层设计,也抓“脖子以下”实施落实,不要求所有部门上下对应,为省及省以下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编制留下了空间。

  制度性改革既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长远,更要跟踪关注,及时解决一些伴生问题。比如,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国有企业要不要党建”和把党建工作写入企业章程等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上厘清了党领导高校的体制,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谁是一把手”的问题。

  二是方法性改革。这是指程序性、实操性、改进性改革。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方法有时就是方法论,就是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提出“精准施策”要求,这不仅是方法的改进,更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所在,就是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协同发力,落实落地。

  贵州省六盘水市关于农村“三变”改革的有益探索就是方法性改革。2014年以来,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市围绕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市场主导、平等自愿、自负盈亏、按股分红”原则,探索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这充分体现了在改革发展实际中把握客观规律、遵循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三是递进性改革。这是指阶段性、接续性、跟进性改革举措。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完善、次第推进。递进性改革,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修正完善,是一种“非零起点”改革。对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釜底抽薪、源头防控;对长期在原地打转转的老大难问题,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对改革举措操作性不够的问题,要完善程序、释放效力;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回应、突破创新。

  高考制度改革,即属于典型的递进性改革。从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过,凸显递进性、接续性。40多年来,考试招生制度不断规范、科学、完善,力求反映教育规律,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由“一考定终身”走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高考制度可以说经历了一个边改革边推进、边推进边改革、次第推进的不断完善过程。

  四是体制机制性改革。这是指通过路径、结构、举措转变的改革,其中有成本控制的要求。改革推进到今天,已进入“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触及的多是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从路径、结构上改变,很难突破“关隘”、越过“险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就属于体制机制性改革。

  体制机制性改革数量大、任务重,要注重成本,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过度”推进。即使好的方案,也要根据财力能力来实施,否则欲速则不达。近年来,各地探索了诸如“河长”、“湖长”、“林长”等体制创新模式,一方面集中了力量,提高了管理“规格”;另一方面也在不断规范和完善职责问题,使得管理更加给力,效果更加突出。因为涉及跨越行政管理界限,这对改革成本分配也提出了要求,必须减少凭主观偏好和行政意志分配成本的冲动,协调形成共建成本多元负担格局,划清政府、社会、公众不同负担主体具体责任,努力调动不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

  五是重塑性改革。这是指再更新、再调整、再规范的改革,既强调顶层设计,遵从改革大局观,又尊重基层创造,体现改革群众观。对认识还不深入、涉及深层次制度因素和复杂利益关系的改革,既需要突破常规做法,又要稳妥改进或改变措施。特别要发挥好试点作用,通过探索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优化新方案。上海市、海南省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领域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诸多改革,都是这方面的有益实践。

  推进重塑性改革往往从试点做起,对试点单位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全面评估、科学布局,不能把试点帽子当成顺水人情,更不能用作寻租手段。江西省在鹰潭市余江区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很有代表性,群众通过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享工作法享有了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表决权,打出了改革组合拳,解决了“一户一宅”、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老大难问题。比如,实行阶梯式累进收取有偿使用费,实行择位竞价分配增量用地,实行流转退出解决集体内部成员间转换、出租、流转“多宅”问题,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等。

  六是延伸性改革。这也叫“切口性改革”,是指以前瞻性、配套性、协同性为特点的改革。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我们不但要直奔主题解决主要矛盾,还要顺藤摸瓜解决相关矛盾。市场经济中有一种“羊毛长在猪身上”现象,是说一类情况或一项制度的变迁会带来外部变化。比如,经济快速发展时也许会损害生态环境,对此要有预见、能应变、会协同,才能取得综合平衡效果。

  “看病难,看病贵”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但是也存在医院收入旱涝不均、医生个人待遇不均等问题,亟须通过医疗体制改革来统筹解决。分级诊疗就是各级医疗机构分担、医生按绩效获益的延伸性改革。有的地方通过四级医疗机构整合为统一的医联体,构建起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模式,即使是村医也属于医联体成员,而且县乡医院的医生轮流到村医务室值班,一举打消了村民对村医“不放心”的疑虑,也使各级医疗机构各尽其能,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各自特点。

  延伸性改革往往举措不大,却常有“横出三界”之效,小切口也能解决大问题。“厕所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着力推进的一项民生工程。厕所问题很容易被人忽视,但与老百姓的获得感息息相关。“厕所革命”不仅要以目标为导向完成任务,还要前瞻性地解决各种瓶颈矛盾。比如,南方的模式多是旱厕改水厕,但西部、北方的一些省份,却难以适用同一模式。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延伸性改革的要求。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我们唯有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才能不改初心,再创辉煌。

  作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评论 登录新浪微博 @求是 发表评论。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