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新居,绿意盎然的街道,幸福洋溢的笑脸……6月15日,我们走进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考察过的移民新村——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村里学校、幼儿园、卫生院一应俱全,从村里坐上公交车,花2块钱就能到达红寺堡城区。”望着弘德村马路上行驶过来的公交车和出租车,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党委副书记、弘德村驻村工作组组长黑茂森介绍说。
刘克瑞一家的沧桑巨变
红寺堡区弘德村C区007号小院,住着脱贫户刘克瑞一家,6月8日,这座宁静的小院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刘克瑞家,仔细看了牛棚、院落、卧室、厨房,在宽敞的客厅里和刘克瑞一家唠起家常,详细了解他们家庭的就业、收入、看病、社保等情况。“没想到!很激动!很幸福!”6月15日,当我们来到刘克瑞家时,提及总书记的到来,他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地处宁夏中部的红寺堡区原本是一片荒漠,上世纪末这里成为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靠一级级泵站,把黄河水扬高数百米,滋养出一片绿洲。8年前,刘克瑞一家从西海固的山沟沟搬迁到红寺堡区弘德村。弘德村共有1699户7013名居民,主要来自“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截至2019年,弘德村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7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35元,实现了脱贫出列。
“我家2017年就脱贫了,全家年收入10多万元。”谈到收入,刘克瑞幸福满满,掰着指头和我们算起来:自己负责看护村口蓄水池,老伴儿就近打零工,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两三万;儿子儿媳在附近的纺织厂打工,年收入五六万;家里养了3头牛,一年净赚一两万;还有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入股费……现在收入多花销还少了,粮食是自家种的,看病有新农合,孩子上学有义务教育,“我打心底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在刘克瑞家客厅的墙上,两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张是如今幸福洋溢的全家福,另一张是搬迁前老伴儿和女儿在原来的土坯房前的合影。刘克瑞说,当时这张照片也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原来山沟沟里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住的是砖瓦房,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这变化,放到10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刘克瑞一家的沧桑巨变正是大时代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宁夏先后实施了6次大规模的移民搬迁,累计搬迁123万人,作为中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红寺堡区共安置移民23.3万人,让包括弘德村在内的贫困群众告别了“看天吃饭”的贫瘠和无奈,走上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脱贫发展的康庄大道。
图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 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宣传部供图
扶贫车间办到家门口
在弘德村,习近平总书记特地考察了村里的扶贫车间。弘德村的扶贫车间,是由福建德化一家企业帮扶设立的,是闽宁协作的成果,它承载着村里100多人脱贫致富的梦想。
东西协作,闽宁情深。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曾亲力推动闽宁扶贫协作。闽宁携手20余载,硕果累累,闽宁协作移民新村和扶贫工厂相继出现在宁夏大地。由送钱送牛羊,到办扶贫工厂送工作至家门口,福建助力,宁夏大地奏响了脱贫致富曲。
“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为弘德村的扶贫车间点赞。总书记还特别叮嘱道,“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
据黑茂森介绍,扶贫车间引入企业从事纸箱包装业务,解决了100多人就业问题,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此外,扶贫车间还吸纳了30多名中青年员工,在家门口就业,成了越来越多弘德村年轻人的选择。
“我和家人一起奔小康”,走进扶贫车间工作间,墙上一行标语十分醒目。车间负责人告诉我们,村里有60多名老年人在这里给包装箱安塑料提手,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个月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老人们老有所为,日子过得很幸福。
出生于1991年的侯刚和他妻子是第一批进扶贫车间的工人,侯刚开始当一名机器操作工,他勤奋好学、喜欢钻研,掌握了车间里多种机器的操作方法,逐渐从一名操作工升为小组长、主机手,今年年初被推举为车间负责人。侯刚夫妻俩一个月收入7000多元,5年前他家还是村里建档立卡户,现在建了新房、买了小汽车,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总书记视察车间时,侯刚就站在旁边,说起来他很激动,他说要感谢总书记、感谢这个好时代、感谢党的好政策,“作为年轻人,我们更没理由不好好奋斗!”
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是总书记对弘德村的殷殷期望与嘱咐,也是这座移民村美好蓝图的新起点。
“总书记的关怀让我们深受鼓舞,更有干劲儿!”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全村乡亲们苦干实干奔小康,让村子更美、百姓更富。
对于弘德村未来的发展,任军表示,首先要在发展养殖合作社上发力,让全村的养殖户都加入合作社,入驻“飞地”养殖园区发展集中养殖。据任军介绍,2019年村里10个合作社共赚了440万元,平均一个合作社赚44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村里的合作社增加到了15个,带动了520户。“我们准备把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钱和房屋租赁的钱也投入合作社‘生钱’。集体经济有了更多的底子,我们也会有更大的底气。”任军表示,下一步,还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让更多的企业进驻弘德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园区发展,让农民变工人,短期工变长期工,每个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村里还要继续建设扶贫车间,让更多老人和妇女就近就业;还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观光游景点……谈起弘德村的未来,任军滔滔不绝,信心满怀。
今天是个好日子,明天又是好日子。
奔跑在小康路上的弘德村,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调研手记: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宁夏考察的第一站来到红寺堡区弘德村,去年弘德村脱贫出列,总书记要来这里看看移民群众的新生活。困难群众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他步履不停,夙兴夜寐,坚定践行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深刻而具体地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摆脱贫困,是宁夏尤其是南部西海固地区千百年来难以破解的一道难题。20多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四赴宁夏,重点都是扶贫。此次宁夏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表的重要讲话,字字恳切,暖人心扉,催人奋进。在宁夏,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对当地百姓的巨大鼓舞,感受到了当地百姓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也感受到了宁夏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实干奔小康的顽强奋斗。“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坐落在宁夏的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宁夏各族人民正像红军翻过六盘山那样,奋力攻克绝对贫困的最后堡垒,让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绽放在宁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