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抗疫斗争作出了激动人心的总结。
今天,人们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了日益科学清晰的认知,对8个多月抗疫历程采取的措施步骤也有了判断是非对错的客观实践标准。回首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回望气壮山河的生死搏斗,中国人民由衷地认识到,抗疫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正确判断 果断决策
“这次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而且是一次战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定果敢。大考首先考的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决断能力和勇气担当。面对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交出了创造历史奇迹的优异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如水火无情,时值春节,人员大规模流动,不迅即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后果难以料想!
面对突袭而至、来势汹汹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和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一个个部署有条不紊,一项项决策精准科学,一条条举措稳步推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下,中国人民抗击疫情找准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2020年1月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的第11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人员往来密集。对这样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实行“封城”,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风险压力可想而知。总书记严肃地说,“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专家尤里·库林采夫评价,正是中国这一果敢决断,“为本国、为国际社会赢得了时间,避免了病毒在最初几个月的失控蔓延”。
船重万钧,掌舵一人。越是危难关头,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领导核心的作用。
“我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来研究部署这个问题”。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21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策,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指挥着战“疫”进展。他说:“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各项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注重防范化解各种风险,2018年1月他提出“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能够冷静沉着、及时有力应对疫情防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善于底线思维,以积极主动的方针政策做好应对和化解种种风险挑战的准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听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和指令,步调一致,统一行动,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化解重大危机能力的充分信赖。
生命至上 不惜代价
5月2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动情讲述:湖北救治的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多人,其中一位87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
2020年7月21日,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患者崔先生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出院。据悉,今年65岁的崔先生是目前全球已开展的10例因新冠肺炎接受肺移植手术后,首位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图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与崔先生及其家人等一起合影。 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书记把人民立场具体化为最核心的抗疫理念。
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做出重要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1月20日,他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此后,鉴于疫情迅速蔓延形势,他明确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强调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决不能因费用问题耽误患者救治。“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充满大爱的话语,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信条,化为举国同心和疫魔抗争到底的动力源泉。
有一些历史细节,必定载入史册。1月下旬,对危重症病例的分析评估发现,ECMO(人工膜肺)可以为重症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即要求:“不惜代价,要让患者用上最好的设备。”各方紧急行动,全国约1/4的“救命神器”ECMO迅速集中到了湖北。有医生晒出了这样的账单:ECMO开机就是5万元,用一天2万元,诊疗费用全部由国家买单。这生动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序列里,人民群众的生命永远是无价的,永远是至高的。正是这种生命至上的追求和执着,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作为全国疫情防控斗争决胜之地,武汉总体治愈率达到94%,重症患者治愈率超过89%。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一直牵挂着人民的生活。他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他要求各级干部当好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避免因疫情产生次生“灾害”。
这场大战大考,让世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鲜明价值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生动鲜明的诠释,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党旗高扬 砥柱中流
“总书记,您到湖北考察时说,武汉人民喜欢吃活鱼,要多组织供应。不到一个星期,活鱼就送到了我们社区。”5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湖北的代表禹诚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说,“来之前,大家委托我一定要说一声‘谢谢’!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
危急时刻,关键在党。禹诚代表的话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感恩之心,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抗疫斗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进一步升华。这些成就在抗疫斗争中得到充分展示。
2020年1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3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抗击新冠肺炎突击队,投入到协和医院对口支持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工作中去。图为医务人员宣誓成立突击队。 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抗疫伊始,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1月27日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宝贵生命。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徽闪耀;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无数共产党员“不论生死、不计报酬”,高喊“我报名”、“让我来”、“跟我上”、“我先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才能成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才能打赢这次抗疫斗争。”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
群防群控 人民战争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戴口罩,卷袖子,量体温,在社区居委会,他身体力行,号召全民战“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人民战争,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击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动员群众投身抗疫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人民战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疫斗争的重要定位,也是对如何打赢抗疫阻击战提出的根本要求。
在此次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疫情防控要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他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总书记深情鼓励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同志们、湖北各族干部群众和失去亲人的家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从2月考察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3月考察湖北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到4月考察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6月考察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再到7月考察吉林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社区出现在总书记今年考察行程中的频率很高,联防联控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他的心!
抗疫大战,惊心动魄,然而我们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有公安民警昼夜值守,有社区网格员随叫随到,有志愿者爱心接力……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守护着万家灯火,撑起每一座城市的生命线。图为2020年2月23日武汉市武昌区华锦社区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分装爱心蔬菜。 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打赢抗疫阻击战,必须汇集和激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我亲眼看到他们身上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甚至全世界远离疾病侵害。”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动情地说。
武汉、舒兰、北京、乌鲁木齐、大连……无论哪个城市发生疫情,中国人民始终万众一心、并肩携手,走出“至暗时刻”,走向新的春天。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同样是一场人民战争,“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高度礼赞。
制度优势 举国同心
“方舱医院”,这一原本不为人知的名称,因疫情而迅速耳熟能详。从2月3日开始,中央指导组从全国调集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将武汉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改造为“方舱医院”。5日下午到晚上,3家方舱医院陆续交付使用。3家医院、4000个床位,用时不到2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力表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战“疫”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在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迅速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对其他省份加强分类指导;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投入主战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地说。抗疫斗争中,中国上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尊重科学 遵循规律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尊重科学规律给予高度评价。
1月18日晚,一支汇聚了中国呼吸病学、流行病学、重症医学、微生物学、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学科6位院士的高级别专家组赶至武汉,84岁的钟南山任组长。专家组临危受命,开展实地考察,为中央提出决策参考。专家组调研的结论是:新冠病毒有人传人现象。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
2020年4月11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质量检定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杂质检测。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在党中央领导抗疫斗争中淋漓尽致展示了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他强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两条战线要相互配合、并肩作战。”他要求,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号召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蔚然成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有效落实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也要靠科技。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
统筹兼顾 协调推进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中国经济季度增速“V”形反转!由负转正,反转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指引。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部署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初期,口罩告急、医用防护服告急、医疗设备告急!武汉“封城”后,900多万人居家隔离,每天需要消耗5400吨粮食、4000吨蔬菜、1200吨肉……要保证14亿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总体平稳,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需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赴浙江等地考察调研,不断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他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他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他要求,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总书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事实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支撑。“中国的增长机器再次像新冠疫情前那样轰鸣起来。”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评论,“没有其他哪个大国能做到这一点”。
统筹是一项举措,更是一种方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方法论在抗疫中的生动运用。
激扬精神 彰显大义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信中写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战胜疫情,既需要雄厚物质基础,同样需要强大精神支撑。
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精神的激励作用,特别注重弘扬中国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他强调:“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他称赞广大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武汉人民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好好总结、好好发扬。”总书记指出,在此次抗疫斗争中,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
国难面前,亿万中国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舍己为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点燃激发,蔚为燎原之势。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他们中间,有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有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也有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铸就起伟大的抗疫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命运与共 共克时艰
疫情袭来,环球同此凉热;战胜疫情,人心同此冷暖。3月14日晚18时许,意大利罗马的一个居民区,一栋住宅楼楼顶,一位意大利老人举起麦克风说:“虽然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中国邻居,但我想由衷感谢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随即,他播放起《义勇军进行曲》,并高喊“感谢中国”,周围居民纷纷鼓掌致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蔓延,中国伸出援助之手。3月12日晚,中国援意专家组以及31吨医疗物资抵达罗马。3月13日,由浙江省筹措的26.4吨防疫物资运抵意大利北方城市都灵……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9月14日,已累计确诊2800多万例,累计死亡超过90万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十分重视并亲自推动抗疫国际合作,同多方密切沟通、深入交流。截至8月31日,同50余位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60多次,出席或倡议主办多边“云峰会”等。他反复阐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提出四点倡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主张,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为国际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中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70多次……中国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中国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表达的是自觉自信自强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