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辉煌的生动再现
罗平汉 宋庆伟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生动感人的历史细节,全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百年奋斗史。该片集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是我们党百年辉煌的一部影像“大传”。
全片生动阐述了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十指弹钢琴,按键有轻重”。《敢教日月换新天》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为主线,紧扣1921、1949、1978、2012年四个重大历史节点谋篇布局,重点阐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在百年党史中的地位。在《力挽狂澜》一集中,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三大主力会师等历史事件进行了重点呈现,并以独白加字幕的形式对其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进行了详细阐释;在《复兴之梦》一集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内涵、意义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全方位阐释。这就把宏大叙事与重点阐释结合了起来,既概括性地呈现了历史的基本走向,又准确地突出了这些重大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使广大观众对党的百年历史有了更真切的感知,从而加深对党的认识与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该片重点呈现的另一条主线,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从《论十大关系》的撰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精神。在《艰辛探索》一集中,毛泽东同志为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连续43天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门和国家计委的汇报,一起床,就开始听汇报,每天都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他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该片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细腻的笔锋和感人的历史细节,深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民情怀。该片以“党史人物说党史”的形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讲述长征故事时,1995年采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二师政委李中权的内容催人泪下。李中权一家九口全是红军。长征途中,母子短暂相见。采访中,李中权哭着责怪自己:“我为什么不把妈妈抱住,向她下跪。”走出草地后,李中权的弟弟告诉他:“母亲没能熬过苦旅,长眠在茫茫草地。”动容的细节呈现,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在《改善民生》一集中,对大病农民刘群华的采访,深情体现了党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方面给农村居民带来的福祉。采访中刘群华真情流露,新农合前,“一共花了五六万块钱,一次就花那么多钱,我就害怕。”新农合推行后,刘群华“一次就交个几百块钱”,她在镇卫生院和省市专家会诊后逐步康复。在《摆脱贫困》一集中,扶贫干部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哽咽着说:“因为你入了党,一定要为党工作……到最困难的地方。”该片令人震撼地展现了1800多名牺牲在脱贫攻坚征程中的基层干部群像,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
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海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为了实现“政论情怀、故事表达”,该片以声画处理、动态处理、音乐处理、高空镜头、3D镜头等制作艺术给观众带来了一系列视听盛宴,全片制作了长达126分钟的4K超高清三维动画,极大地增强了专题片的历史带入感。该片采用了大量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同期声、历史人物讲话原声和原画面、珍贵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历史当事人或其后人的采访录像、油画和雕塑等素材,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别具匠心的镜头处理、已渐泛黄的黑白照片、略显模糊的影像资料和当事人的方言口音,使观众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强烈感受。几十首经典曲目,给人以极强的历史感和年代感,在情感上引起强烈共鸣。而新颖的动态地图处理技术增强了历史直观感,在《星火燎原》一集中,动画展示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百色起义等百余次起义的星星之火,逐渐燃成了燎原之势,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史料的权威性和多样性,是这部专题片的一大看点。该片采用了大量一手档案、文件原文、原声录音、影像原件和采访录像等珍贵史料,既保证了史料的权威性,又兼顾史料的多样性。在《开天辟地》一集中,列强侵华、《辛丑条约》签约、孙中山《勉励国民》讲话原声、清帝退位诏书、《新青年》杂志、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中国劳工、赴法勤工俭学等权威影像资料令人耳目一新。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部大型文献专题片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了起来,激发了观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