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海天的“刀尖领舞者”

来源:《求是》2022/04 作者:海军党委 2022-02-16 08:08:02

逐梦海天的“刀尖领舞者”

海军党委

  “赤子凌云,传承英雄战斗魂;飞鲨击空,共赴大国强军梦……”2021年,一部海军招飞宣传片《海·选》在网上“圈粉无数”,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组建成立以来,沿着习近平主席指引的航向,踔厉奋发、敢闯敢拼、笃定前行,以非常之举、干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舰载机飞行教官将青春与激情写满海天,打造出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中国样本”,飞出了中国航母事业的一片天。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向海图强:用壮志汇聚“众志”

  航母是我国战略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舰载机是航母作战力量的一把尖刀,而舰载机飞行教官则是不折不扣的“刀尖领舞者”,他们用“使命未竟决不还”的凌云壮志、“敢以风华探海天”的坚强信心和“拎着脑袋干事业”的牺牲精神,投入为人民海军换羽新生、插翅奋飞的强军征程。

  忠诚看齐、担当使命的宣誓。习主席发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号召,对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工作高度关注、寄予厚望。舰载机飞行教官应时代呼唤而生,谋国家强盛而来,向民族复兴而去,一直奋飞在领袖关注的目光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先后多次检阅空中“飞鲨”梯队。2013年8月28日,习主席冒雨视察海军某舰载机综合试验训练基地,亲切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深入钻研、勤学精练,早日成为优秀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谆谆教诲、字字千钧。飞行教官们深入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领会战略意图,感悟如山重托,把定奋飞航向,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杆一舵守望赤胆忠魂,一起一落坚定看齐追随,确保“战鹰我指挥、我听党指挥”。

  告慰历史、逐梦未来的集结。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不能制海、必为海制,海军强、海权兴、国运昌,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有海无防的屈辱泪水,必将被海天骄子擦干。2012年11月23日,“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实现首次成功着舰。一道完美的弧线,划出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这一天,孙宝嵩、王勇、杨勇等一个个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参加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选拔,他们所属部队的番号不同、岗位各异,却为了同一个梦想、朝着同一个方向集结,就像一滴滴水融入大海、一束束光拥抱太阳,将奋斗与国家命运紧相连,把成长与强军步伐共频率,绽放出逐梦海天、决胜大洋的绚烂芳华。

图为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在进行舰基起降技术恢复训练。 海军政治工作部供图

  犁波大洋、铸剑海天的跋涉。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是全新的事业,开创难度、转型跨度、融合深度前所未有。面对缺装备、缺经验、缺资源的难题困境,海军党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场办公解难、整合资源攻坚,把重大决策部署化为一项项非常举措,让飞行教官们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各方积极协同大力支援,从舰载机部队遴选优秀种子教官,从海空军部队选拔优秀改装学员,从兄弟单位协调飞机装备,一大批优质资源迅速集聚;海军航空大学细化目标图、路线图、施工图,同步推进路径设计、资源调配、团队组建,同步启动大纲编制、教范编写、机制完善;飞行教官们知重负重、明理明责,多渠道挖掘教学潜力,多方向创新组训模式,多链路验证培养成效……上下齐心、团队聚力、八方支援,共同谱写出一曲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忠诚大合唱”。

  短短几年时间,从陆基到舰基,从单机到编队,从近海到远海,从改装培养到与生长双轨并行,一批批献身海军、矢志海空的飞行人才苗子,胸怀理想和抱负,从这里扬帆启航。

向战育人:用人梯织就“天梯”

  师为教之本,带教施训,教官是关键。从部队遴选出来的种子教官,以前是“自己飞”,现在变成带别人飞,教什么、怎么教?在我国第一代舰载机飞行教官面前,没有经验可以参照。“没有路,就闯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舰载机道路!”他们在一次次起飞着舰、领训带教中立身为梯、躬身为桥、俯身为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梦想“航线”一路生花。

  ——从“0”到“1”,实现从部队带教到院校培养的突破

  时间上,教官团队坚持边组建边开飞,边实践边探索,白天搞训练,晚上搞研究,周末编教材;教学上,坚持抬高承训起点,细化能力指标,统一标准和教范,数十万字的教案教材、数百万字的教学体会,成为科学施教、规范示教的坚实基础;方法上,打破师傅徒弟固定编组的传统,一名教官要带教多名学员;保障上,每天保持飞机最大出动量,同一时间数十架战机密集升空训练。

  经验,在一遍遍模拟起降中成熟;进步,在一次次带飞着舰中跨越。随着带教的首批舰载机飞行员顺利通过昼间航母资质认证,第一批飞行学员开始怀揣报国梦想游刃天际、驰骋大洋。

  ——从“1”到“多”,实现从改装培养到双轨并行的跨越

  随着我国航母事业的快速发展,稳定批量培养舰载机飞行员迫在眉睫。首批生长班学员分配到基地那年,看着一张张20来岁的稚嫩面孔,有人担忧:拥有1000小时经验的“老飞”都不一定能飞好舰载机,这群三代机飞行仅数十小时的“小鹰”们能飞吗?飞行教官们为每名学员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建立飞行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每次飞行讲评,学员、教官等全部参加,态势图、飞参图、视频数据实时回放,逐步构建从院校到战场、岸基到舰基、理论到实战的全链路人才培养体系。

  风雨航程砺雏鹰,舰载起飞举世惊。那年冬天,“90后”学员张宇亮驾驶战机顺利着舰,尾钩将拦阻索拉出一个巨大的“V”字,张宇亮从此正式成为“尾钩俱乐部”中的一员。如今,航母“尾钩俱乐部”照片墙上,飞行员的照片变得越来越多,“70后”领衔,“80后”跟进,“90后”奋起,共同俯瞰机窗外的壮美海天……

  ——从“多”到“战”,实现从“能上舰”到“能打仗”的升级

  对舰载机飞行员而言,能上舰,只是基本技能;能打仗,才是根本目的。

  一次战术训练,由于受到逆风影响,一名飞行学员比预定时间晚2分钟到达规定点位,结果受到飞行教官罗胡立丹的严厉批评,“贻误战机1秒钟,战时牺牲的远远超过一条命”;一次特技飞行训练,一名飞行学员在完成上升急转机动时,只盯着大纲规定的参数做动作,忽视了速度和高度的变化,飞行教官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当天全场最低分,严肃指出“不仅要按大纲来,更要按实战要求来”;一次航线课目训练,一名飞行学员驾驶战机刚起飞不久,海上雾气越来越浓,指挥员孙宝嵩没有召回放出的战鹰,而是当即决定改换训练课目,下令这名飞行学员“转入复杂气象训练课目”……

  飞行教官们不断播撒实战的“种子”,培育能战善战的“新绿”。在飞行教官群体中,“升空就是作战,起飞就是迎敌”是他们的标签,“宁要紧贴实战的低分,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是他们的座右铭。飞行教官们带领学员在时代的号角里昂扬起飞,把为战育人的涓滴信念、守卫海天的使命担当,汇聚成一道道金色航线,托举雏鹰演绎一幕幕海天华章!

向难攻坚:用极致突破“极限”

  舰载机飞行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飞行教学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跑道内,他们从零开始、敢为人先;航母上,他们不畏万难、苦干实干;海天间,他们壮志凌云、奋发图强,刷新飞行极限、技术极限、带教极限,用心用情用力书写人民海军驶向深蓝的伟大航迹。

图为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 海军政治工作部供图

  打破思想桎梏。驾驭新装备必须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旧藩篱”。针对“飞数据还是飞感觉”、“能上舰更要能打仗”等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不断强化实战思维理念;带着学员体验“失速螺旋”禁区,感受机身“自由坠落”的实战感觉;逐步走开自由空战训练,消除安全“高度差”,在不设脚本、不设预案,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检验战术战法;针对有的指挥指令过于冗长,经过长时间摸索、数百次实践,打造出一套更加精准高效、贴近实战的指挥术语……

  一场场思维革命,让教官们对飞行人才培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一次次实打实练,让教官们在不断逼近实战化的条件下锤炼打赢本领。正是靠着这种较真认真的态度,他们先后制定了《歼-15飞行训练大纲》、《歼-15飞行手册》、《教练机飞行手册》等教学资料,规范组训流程,开展培养模式研究、空域精细化管理、塔台指挥模式改革等重难点任务攻关,有效提升了训练效果。

  跨越技术难关。与其他战斗机飞行不同,舰载机飞行难在起降,最难在降。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而“黑区”就是着舰飞行训练时模拟航母甲板的着陆区,这个区域因舰载机起降时轮胎与甲板剧烈摩擦变成黑色而得名。航母上,可供飞行员选择的有效着舰区长度只有30多米,而国产歼-15舰载机的机身长度就有20多米。想要真正跨进“尾钩俱乐部”,必须让时速几百公里的舰载机准确降落到着舰区,并在短短数十秒内完成上百个动作,精准钩住4道拦阻索中的一道,稍有差池,轻则冲出甲板坠入大海,重则如一枚导弹砸向航母甲板。

  在这种严苛的条件下,飞行教官们立起了“精准、守纪、零容忍”的舰载飞行铁律,带着年轻飞行员一次次滑跃起飞、“黑区”接地,穿针引线、刀尖起舞,不断突破“飞行技术天花板”。

  日复一日,“黑区”新痕覆盖旧痕,越来越深沉。“黑区”投射的是这个英雄群体的“精武面积”和“精神面积”,见证的是这个英雄群体的光辉足迹和辉煌战绩,昭示的是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的铿锵足音。

  摸透装备极限。某种意义上讲,一种新机型的飞天之路就是一条未知险途。一次空中飞行试验中,飞行教官丁阳驾机在高空按指令单发关车,等待飞机达到边界状态。“达到预定考核点,可以重新启动”的指令已发出,但指挥所监控画面中启动信号灯并未点亮。1秒、2秒、3秒……战机在空中晚启动1秒,飞行风险就会成倍增长。丁阳一边观察仪表参数,一边控制飞机姿态,迅速按下重启按钮。驾机着陆后,大家都以为是无线电通讯出现故障,丁阳却说:“晚几秒钟作出响应,就是在等待飞机更加逼近预定边界,飞行越是接近极限值,装备在战场越能发挥更大的战斗值!”

  飞行教官们勇于挑战飞行边界,在低空飞行中,把飞行高度降低降低再降低,感到海面触手可及;在编队飞行中,把飞机间距缩小缩小再缩小,以此打磨学员精准操控技术;在夜航训练中,首次引入小航线回收,使单架飞行回收时间大幅缩短……一轮接一轮的尾焰喷薄,一次又一次的尾钩挂索,飞行教官们引领学员眺望“深蓝”、磨砺“尖刀”,让越来越多的不能变成可能,让越来越多的潜力变成能力。

  飞行员都有一个飞翔梦,而对于这群飞行教官来说,他们的梦想是带更多的人、飞更远的海。他们起降在航母上,更是起降在乘风破浪的“中国号”巨轮上。长风之中,飞行甲板像时间老人,看风云际会,数舰载雄鹰,见证着一支大胆略、大气魄、大担当的飞行教官群体的蜕变。

向死而生:用无畏熔铸“无我”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而舰载机飞行员更是直接与风险相伴、与死神“过招”,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在这支飞行教官队伍里,“向死而生”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一张用生命奔赴使命的答卷。

  4.4秒——见证生死抉择。2016年4月27日,飞行员张超驾驶歼-15战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12时59分11.6秒飞机突发电传故障,危急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推杆无效,59分16秒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短暂的4.4秒,张超没有选择第一时间自救,而是全力挽救飞机,他牺牲在了成为舰载机飞行员的“最后一个架次”。

  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的英雄,已经成为后来者前行的路标。张超曾说,“谁不怕死呢?但我们这些人就是时刻准备着要为祖国牺牲的!”当年与张超同宿舍的艾群,在第一次着舰后的第一时间,从口袋中掏出张超生前使用过的手电筒,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自豪地说:“兄弟,我们上来了!”如今,艾群已经成为团队里出了名的铁面教官。从张超手中接过“火炬”的,还有一批批更年轻的舰载机飞行学员。张超曾住过的那个房间,现在住进了1996年出生的飞行学员,比张超整整小10岁……

  70天——书写复飞奇迹。2016年4月6日,飞行员曹先建驾机升空训练突遇重大险情,特情处置规定“飞行员可以立即跳伞”,危急关头,曹先建竭尽全力试图保住战机,直至坠毁前的最后2秒钟才拉动弹射手柄,因为高度不够,降落伞没有完全打开,他重重摔到了海面上,胸椎、腰椎、尾椎等多处爆裂性骨折……

图为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用飞机模型教授学员战术动作。 海军政治工作部供图

  复飞,一定要复飞!第一次手术之后不久,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好,使用6颗钢钉将骨折的腰椎固定住的曹先建,就在病床上开始了艰苦的恢复训练。他坚持把两次手术间隔从最佳的18个月缩减为8个月,14个月后,凭借惊人毅力和勇气重返海天,创造了身负重伤419天、术后复飞仅70天便成功着舰的奇迹。

  云霄外——果断处置险情。奋飞之路,从来不是鲜花满径,而是荆棘丛生。飞行教官们不断追求技术的极限,几乎每个人都有“空中历险”,不少人经历过“生死时速”。

  有的“单腿”着陆临危不乱。一次飞行中,当时还是学员的飞行教官张宇亮驾驶歼-15战机进行特技训练,故障清单屏幕显示“左发降转”,飞行操纵难度和风险急剧升高。在惊心动魄的1分多钟内,张宇亮完成近百次零失误的判断与操作,成功处置险情,将飞机安全带回基地。这次历险,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成为飞行教官的信念决心。

  有的“敞篷”飞行气定神闲。一次,飞行教官梁李彬带教学员在低空山谷飞行训练中,突遇鸟撞飞机特情,在前座舱盖受损面积近80%、无线电几乎无法听清的情况下,在3倍于17级大风的强烈气流下精准操控飞机,安全驾机着陆。

  有的“蒙眼”着舰镇定自若。一次模拟着舰训练,飞行教官杨勇驾驶的战机屏显系统突发故障,飞行高度、速度、姿态等重要参数信息都无法显示。突发特情面前,杨勇选择在预定位置按着舰要求降落!凭着平日练就的精湛技术和过人胆识,在与着舰指挥官密切配合下,杨勇在“黑区”精准触地……

  谁持彩练当空舞,刀尖舞者何所惧!

  飞行教官们讲,困难风险越大、忠诚信念越坚定,飞得越高越远、与祖国贴得越紧越近。他们向难攻坚、担当有为的精神底色,映照在军旗上,回荡在海天间。他们请缨谋战、直面生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用血肉之躯铺就出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之路。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  校对 - 徐勇林 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