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头村,“硒”望之村
《求是》杂志记者 岳劲松 江西日报记者 郑 颖
江西于都是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潭头村是有名的红军村。受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制约,潭头村过去一直发展得较为缓慢,得益于脱贫攻坚战的强力推进,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奔上了小康路。
2019年5月20日,是潭头村村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强调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总书记质朴无华的话语和深厚真挚的关怀,温暖着乡亲们的心田,也照亮了潭头村幸福生活的前进方向。
潭头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努力,发挥富硒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脱贫致富,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特色旅游,美好的愿景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如今的潭头村,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和崭新气象,生活真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红火。
生活有了新“硒”望。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食品深受青睐。潭头村拥有富硒土壤6000余亩,依托得天独厚的硒资源,不断把富硒产业做大、品牌擦亮,让宝贵的土壤“流金淌银”。这几年,村里把原来针对贫困户的专业种养合作社扩展到全村851户村民,深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基地务工等方式,带着村民一起干。种植品种除水稻、蔬菜,又新增加了脐橙、油茶、大豆等。潭头村已拿到6个富硒产品认证,还注册了“潭头富硒大米”品牌,产业发展品质显著提升。村民们说,“以前水稻3元一斤,现在1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种田更有滋味了”。
离潭头村不远的冷链物流园里,一筐筐刚从蔬菜大棚里采摘下来的茄子、辣椒、苦瓜、丝瓜、豆角等富硒蔬菜,正在被收储进冷库,准备转运销售。新鲜农产品不易保存,县里就把冷链直接建到田间地头,并引进中化农业、中粮等大型国企,从技术到销售到物流运输,为富硒产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村里还借助电商直播销售富硒产品,广受欢迎。如今,潭头村生产的富硒蔬菜不仅销往南昌、长沙、上海、浙江等地,还打开了国际市场,坐上中欧班列销往国外。
乡村蝶变美如画。走进潭头村,从水塘抬眼望去:真美!满目青山之间,小桥、流水、人家,天光云影之下,粉墙、青砖、黛瓦,一排排小楼墙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充满了生活的张力与奔放,勾勒出乡村的诗意生活。
脱贫攻坚期间,潭头村完成了水、电、路、网、卫生室、小学等建设。这几年,又陆续投入100多万元,建了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系统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里人明白,美丽村庄不单要倾力建设,更要在呵护上下足“绣花”功夫。他们建立了覆盖全村、各级联动的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实行村干部包片、小组长包组、党员联户包路段,村里事事有人管、有人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起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同时,宣传引导文明新风尚, “除陋习、讲文明、护环境”在村里蔚然成风。潭头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江西省森林乡村。
近年来,潭头村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崭新气象。图为2021年5月12日,潭头村农居小楼墙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充满了生活的蓬勃活力与希望。 江西日报社供图 史港泽/摄
傍晚时分,潭头村静谧的水塘里,村民刘次发泛舟水面,熟练地捞起落叶和其他杂物,一汪碧塘干净透亮。在保洁岗位上已经干了5年的刘次发深有感触地说:“潭头以前有句老话: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溅灶头。现在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早就不是过去的潭头啦!”
升级发展节节高。脱贫致富,经济发展,景色宜人,潭头村有了名气,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看准时机,村“两委”召开户主大会征求意见后,决定乘势而上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2019年7月,以“村集体+旅游公司+村民”的形式,开办潭头村旅游公司,开发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研学、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公司收益50%用于股东分红,30%用于运营发展,2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们尝到富硒种植的甜头后,又端上了旅游业的饭碗。
潭头村有一个网红打卡点——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家。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里和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关切询问大家的生活收入情况。当时,孙观发家的年收入不算高。这几年,他家装修空房,办起了民宿,后来又开了农家乐和超市,生意兴隆。去年,年收入达到23万多元。孙观发的幸福生活,是潭头村旅游产业风生水起的缩影。2020年春节前,村民们第一次拿到旅游公司的分红,每户400元。今年春节,公司又发了80多万元分红,每户1000元。最近,占地700平方米、能容纳600多人同时就餐的新“富硒食堂”正加紧建设,潭头村的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
记者手记:
潭头村入口的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潭头村实现小康的密码,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潭头村人始终感党恩、跟党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化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巨大干劲,以奋斗者的姿态践行着跨越时空的苏区精神,他们的乡村振兴路一定越走越宽广,生活一定越过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