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四)

来源:《求是》2023/02 2023-01-16 09:00:00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四)

富了“脑袋” 甜了日子

《求是》杂志记者 魏天舒 浙江日报记者 吉文磊

  冬日的江南山城青田,山明水秀。沿瓯江而上,一脚踏入“浙江最美绿道”之一的祯埠绿道,远远就听到一阵悠扬婉转的唱曲。“百年党史百年梦,中国道路很成功;胜利召开二十大,历史意义不简单;中心任务两步走,三个务必记心头……”走近一瞧,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祯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陈国武正亲切地用青田鼓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娓娓道来,周围群众听得入神。

  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也格外热闹。青田“百姓名嘴”宣讲团成员和方山乡干部群众正围坐在一起,同日本、意大利、厄瓜多尔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电视平台大屏视频连线,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越洋对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何立足自身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乡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道‘必答题’。”方山乡人大主席王坚勇率先发言,引发热烈讨论。

  “方山是田鱼之乡,传统农耕文化充满活力,可以通过打造一批农遗研学营地和主题文化展馆,讲好新时代稻鱼故事,助力乡村振兴。”“也可以充分发挥华侨优势,将侨的元素融入乡村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中”,海外华侨你一言、我一语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广泛凝聚民心共识?青田县努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探索在农村开辟出一片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天地,也力求在海外建立一张讲述中国故事的传播网。

  “从2019年7月至2022年底,青田县共建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2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80个行政村(社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青田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徐高翔科长介绍,“青田是著名侨乡,有38万华侨华人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侨乡帮’、‘百姓名嘴’、‘青言青语’等10支特色宣讲团负责对外宣讲。”

  临近春节,从县城到乡村,侨乡年味十足。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青田鱼灯舞和百鸟灯舞是侨乡最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年俗,鱼灯舞寓意年年有余,百鸟灯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步入祯埠村文化礼堂广场,一支青田百鸟灯舞表演队正在排练中。孔雀、凤凰、青鸾、白鹤……一盏盏漂亮的百鸟灯在队员手中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让人恍入云境。

  祯埠村是青田百鸟灯舞的主要发源地,据老艺人反映,早在清朝乾隆时期,祯埠村已有百鸟灯早期雏形,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濒临失传。

  2022年10月29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祯埠镇祯埠绿道“乡村日记”共富工坊前,游客们在欣赏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者的木偶戏表演,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王宇/摄

  “2021年,县里想恢复时,面临着没队员、没排练场地、没资金设备等一系列问题。幸运的是,祯埠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解决了难题,在实践站内建立起百鸟灯舞表演队的‘大本营’。”队长朱丽菊谈起表演队的组建感慨万分。“百鸟”在站点孵化、成长,如今早已飞出祯埠、飞向全县甚至周边县市。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青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切实承担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临近中午,马岭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然十分忙碌。大厅内,老人们正在志愿者指导下编织坐垫。“一天编十几片,一个月能有1200元的收入!”71岁的吴水兰动作熟练,一旁的成品堆得满满当当。老人说,在这里既能听到“党的声音”,又能看戏聊天丰富精神生活,还能补贴家用,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近几年来,在村干部“牵线”下,马岭脚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空巢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助农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们与“空巢老人”结成“一助一”或“多助一”对子,不仅给老人买菜送药、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还组织一些公益性助农服务帮助提高老人收入……精准周到的贴心帮扶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从而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过甜日子的干劲更足了。”青田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范丽军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青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群众需求和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努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推深走实,“文明之花”开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

使党组织真正成为社区的领头人

《求是》杂志记者 蔡春玲 《当代江西》记者 樊遂桥

  “党的光辉照社区,二十大精神鼓人心。社区党委一班人,率领居民踏征程……”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2岁的退役军人孙启明正与社区干部一起用快板说唱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自称“文艺青年”的孙启明主动请缨,编写了数来宝《党的光辉照社区》,在社区舞台巡演,赢得满堂喝彩。孙启明说:“我创作这个说唱剧本,就是为了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歌颂党歌颂祖国,也赞一赞我们的社区家园。”

  走进孙启明所赞的社区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来大妈们情绪饱满的歌声;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上,打球健身的人们热情而专注;社区宣传栏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要点”被标注成不同颜色,吸引着来往居民驻足观看、学习……这个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3、老龄化相对严重的老小区,一派生机勃勃,活力盎然。

  “我在光明社区居住了几十年。这几年,社区的变化太大了。”75岁的陶润香亲身经历了这个老旧社区的精彩蜕变,她告诉记者,“如今社区环境好了,邻里和谐了,人的心情舒畅了,大家也有兴致去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了。”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明社区考察,对社区工作提出抓好党建、抓好服务的要求。6年多来,社区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以“党建+服务”理念引领社区群众社团建设,根据个人心愿、团队志愿、组织意愿,组建了10个“趣缘型”社团党支部,覆盖社区200多名党员,将社区党员和群众牢牢链接起来,让党员成为群众社团的骨干,赋予了党建引领群众工作新的内涵。

  “每个社团都成立了党支部”,社区党委书记刘云娟介绍说,“社区党委引导各社团支部亮身份、亮特长、亮职责,每年至少为社区居民做一件好事。”由此,催生出“李恒敏书法工作室”、“张则林爱心帮忙团”等品牌团队,架起了党群“连心桥”;发挥社团党支部人才资源,编写出《光明社区之歌》等歌曲,在社区广泛传唱,引导居民热爱党、跟党走;以邻里中心、时间银行、“红心驿站”等为平台,紧贴居民需求定制“红色服务项目菜单”,打造光明红“书香伙伴”、“医路相伴”等系列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暖心的菜单式服务……以社区党委为圆心,以社团党支部为半径,辐射辖区党员群众的党建服务“同心圆”渐成影响。

  “‘趣缘型’社团党支部建设极大地激发了社区活力。”刘云娟由衷感慨,“如今,无论是文体活动还是志愿服务,只要社区干部或指导老师在微信群一声招呼,大家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在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4000多人的光明社区,组建起16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有志愿者1000多人,其中不乏80多岁甚至90岁的志愿者,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有着50多年党龄、今年已88岁的江华夫妻二人都是社区资深志愿者。丈夫李恒敏数年如一日,义务教授学生书法,创建“李恒敏书法工作室”,培训了120多名儿童书法爱好者。妻子江华除了工作室的工作,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她说:“党和政府把我们社区改造得这么好,还给我们修建了各种文体活动设施,让我们老有所乐。只要社区有需要,我还有余力,肯定要积极响应。”

  2022年10月17日,在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江西省曲艺家协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同台表演,以快板说唱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南昌市东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老党员张则林是社区里的大忙人,十几年来一直义务帮街坊邻里修水管、换门锁,还承包维修社区内公共设施,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志愿者组成了“张则林爱心帮忙团”免费为居民提供服务。“如今,像‘李恒敏书法工作室’、‘张则林爱心帮忙团’这样的特色志愿服务已成为光明社区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是社区的一项品牌了。”社区党委副书记徐玫玫介绍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我们吸收驻区机关、周边企业、高校等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社区自身建设、与驻区单位共建、与周边地区互帮互助的党建工作模式,极大提升了区域化党建的有序性和层次性,也极大提升了社区活力。”社区党委书记刘云娟说。

  党的二十大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眼下,光明社区整体提档升级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中。一个集社区老年大学、志愿服务阵地等于一体的“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正呼之欲出,建成后将拥有200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打造“最坚强的战斗堡垒、最过硬的干部队伍、最扎实的功能保障、最暖心的为民服务、最有效的社会治理、最和美的宜居环境”,新征程上,光明社区有了新的更高的追求。

  记者手记: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社区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通过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径,努力使党组织成为社区的领头人,把各方面工作带动起来,引领服务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暖人心、美社区、红党旗。

文化和科技融合大有前途

《求是》杂志记者 申小提 湖南日报记者 张颐佳

  美丽的浏阳河蜿蜒流淌,在长沙市区画出一个大写的“V”字。这里坐落着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建园5年多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坚持“文化为魂、科技为翼”,从无到有,逐渐壮大,汇聚视频文创上下游企业3400多家、视频产业人才5万余名。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迸发出科创赋能文创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澎湃动力。

  不久前,1983版电影《贺龙军长》4K修复版在贺龙元帅的故乡张家界市举行了首映式。40年后红色经典重现银屏,得益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影视工业级黑白视频AIGC上色技术,即通过技术手段将老胶片电影拷贝转移到数字载体,再以4K、彩色、全景声VR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多样化呈现。

  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管委会首席专家周苏岳介绍,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传统的电影胶片容易发霉、变形、脱色,如果不尽快完成数字化修复,这些珍贵的“国家档案”和“民族记忆”可能会永远消失,而经过数字化升级的“新作品”,更易于广泛传播,受到年轻人喜爱。“运用AIGC技术修复红色经典影片,是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周苏岳说。

  近年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不仅让《毛泽东在1925》、《刘少奇的四十四天》、《雷锋》、《国歌》等一批经典电影焕发容光,而且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4K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存储、传播、发行和传承教育基地,还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建成了马栏山视频产业云平台,以往30个人要花6个月修复及上色的电影胶片,通过AIGC数字修复上色技术云平台1周即可完成。园区创造性研究的“影视工业级黑白视频AI上色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和“数字媒体视频智能修复系统”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一、二等奖。

  如今,新基建成为产业园的“标配”,园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热点公共区域实现Wi-Fi 6信号全覆盖,7个企业聚集区已实现双路由100G专线到楼栋、10G专线到桌面,“公有云+私有云”组建的“混合云”累计入驻企业128家。依托“火石计划”超高清云化共享制作中心平台,可为企业提升80%的制作效率,节约40%的制作成本。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在产业园“五链合一”,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在这里火花四溅、方兴未艾。

  办一家电台需要多长时间?“马栏山人”给出的答案是5分钟!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5G智慧电台正致力用最先进的音频技术,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5G智慧电台,顾名思义,即通过人工智能编播系统和全天候广播节目集成,智能抓取、智能编排、智能播报、智能监控、云端分发,一键式自动化生成新闻、资讯、天气、路况、音乐串接等播出内容,5分钟就能生成一家电台。

电影《雷锋》(1965版)4K修复前后对比图。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供图

  “2020年9月的时候,我们的合作单位仅180家,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签约单位已达914家,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合作电台的覆盖受众人口达2个亿。”5G智慧电台负责人黄荣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专业人才和设备缺乏,很多地方的“村村响”大喇叭已沉寂多时。5G智慧电台对接文化惠民的时代需求,率先启用广播区块链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即使没有编辑、记者、主持人,也能将党的声音传播到田间地头,贯通到“最后一公里”。

  “总书记考察调研时强调,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导向金不换,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黄荣谈到。5G智慧电台打通“村村响”大喇叭这个渠道之后,AI主播播音用顺口溜、三句半、打油诗等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把党的好政策、社会正能量、中国好声音,通过“大喇叭”送到千家万户,广袤的中国乡村正在奏响“振兴有我,请党放心”的时代强音。

  记者手记: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优势,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努力推出“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的精品内容,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贡献。

《玛纳斯》是宝贵财富

《求是》杂志记者 狄英娜 克州日报记者 翟汝增

  “库姆孜琴声很悠扬,二十大精神来歌唱。认真学习贯彻好,踔厉奋发很自豪……”2022年12月22日,新疆克州歌舞团《玛纳斯》文艺小分队走进克州松他克镇巴格拉村,通过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时,观看了《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总书记强调,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玛纳斯》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玛纳斯》与《格萨(斯)尔》、《江格尔》一起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大多以口耳传承,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民间歌手在柯尔克孜语里叫作“玛纳斯奇”。

  “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不唱它怎么行呢?这是先辈留下的遗产,代代相传到如今……”已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居素普·玛玛依生前说唱《玛纳斯》时,这个表达他一生志向的段落一定不会少。一部23.6万行的诗歌长卷,展现了一幅宏大的柯尔克孜风情画卷。然而,由于《玛纳斯》基本以口耳传唱,加上变体众多、节奏感不强等因素,史诗传承面临重重困难。

  如何丰富史诗的传承方式,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跨越千年的民族史诗?新时代,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雄史诗《玛纳斯》日益焕发新的生机。

  “二十大报告回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这些年,党和政府加强对《玛纳斯》传承的资金保障,完善《玛纳斯》保护体系,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及传承人群开展传承活动,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56岁的江努日·图日干巴依是居素普·玛玛依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新疆博物馆期间,他和14岁的徒弟玉米塔力·耶提库表演《玛纳斯》说唱,得到了总书记的勉励。

  “见到总书记,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总书记说《玛纳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时,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江努日·图日干巴依说,“作为一名《玛纳斯》传承人,我会更加努力培养年轻的玛纳斯奇,为《玛纳斯》的保护、传承、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江努日已培养了30多个徒弟,用心教每一个学生唱好《玛纳斯》是他最快乐的事。

  玉米塔力·耶提库是乌恰县的一名中学生,说唱《玛纳斯》已有10余年。“我3岁起就跟着妈妈唱《玛纳斯》。在克州,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中小学,都设立了《玛纳斯》兴趣班,我们从小就加入传承的队伍中。”玉米塔力说,“见到习爷爷,我非常开心、激动。作为小玛纳斯奇,我想让更多人认识《玛纳斯》、了解《玛纳斯》、喜欢《玛纳斯》”。

  2022年7月31日晚,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月夜非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专场演出在新疆人民剧场举行。图为新疆克州歌舞团带来的《玛纳斯》说唱表演。 中新社记者 刘新/摄

  如今,新疆已经成立了《玛纳斯》研究中心,而居素普·玛玛依老人说唱了近80年的《玛纳斯》全本也已整理完成,并翻译成多种语言的译本;歌舞剧《玛纳斯》日前在克州文化中心进行了带妆彩排,伴随着铿锵的鼓点、美妙的库姆孜乐曲,演员们用灵动的肢体语言焕新演绎着英雄的史诗……

  史诗震撼人心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恢弘的叙事主题和崇高的演述风格,还在于能够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因而跨越语言、跨越国界亘古流传。《玛纳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一带一路”上的文化瑰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地经过多少变迁,河谷干涸变成荒原,荒滩变成湖泊,湖泊又变成桑田……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祖先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可以预见,只要有库姆孜琴奏响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在传诵英雄史诗《玛纳斯》。

  记者手记: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玛纳斯》保护传承工作正是使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的实际行动。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校对 - 乔雪 高胜军 审校 - 陈嵘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8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