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对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既是各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各地大局意识的“试金石”。首都北京历来同党和国家的使命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北京考察调研、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充分体现了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这些年来,北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探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确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区“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和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五子”,以此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动担当作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成为影响国际格局重构的关键变量和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更需要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内大循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2014年,党中央明确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2020年,提出支持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意味着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为科技强国建设作贡献,北京责无旁贷。我们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努力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进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布局,重视“从0到1”基础研究,集中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2.8万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新征程上,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统筹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及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抓好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用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增长引擎,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进一步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
以“两区”建设为国家开放发展探路先行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对外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开放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广。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必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近年来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中,实现了自身高水平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连续两年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视频致辞,给予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区、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等重大开放支持政策,促进首都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坚持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努力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开放,推出一批国家战略需要、带动性强、自身禀赋好的创新制度,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开市,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进一步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动一大批典型案例、首创政策、标志性项目落地,为国家高水平开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区域内国际化资源丰富、商务配套成熟、科技创新土壤深厚,是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阵地。图为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商务中心区。 北京日报记者 邓伟/摄
新征程上,北京将围绕“两区”建设等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持续优化国际化服务环境,吸引集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际人才等高端要素,推动更多国际资源转化为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积极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支持“两区”重点片区、园区落地更多标志性项目。推动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提升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擦亮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字招牌,高标准办好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
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下好未来战略先手棋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其中,数字经济是重要引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北京拥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在国家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进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探索减量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用好数据这个新型生产要素,做好数字经济这篇大文章。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1.6%。率先建设平台经济综合监管服务系统,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推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运用数字前沿技术持续推动城市管理创新。
新征程上,北京将坚持数字赋能产业、赋能城市、赋能生活,强化全产业链条布局,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继续抓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算力建设等基础设施布局。推动信息服务业质和量双提升,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形成更多头部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建好城市大脑,完善并用好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平台,投放更多新应用场景,让市民分享数字红利。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是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提出的重大战略。
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召开,成为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和展现北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图为大会上参展企业寒武纪展示自主研发的各种型号云计算处理器。 北京日报记者 和冠欣/摄
当前,需求不足是我国加快经济恢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扩大内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举措,同时,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供给与需求两端动力强劲、总体匹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北京作为首都,同时也是超大型城市,知名品牌众多、国际交往频繁,消费群体密集、商务平台集聚,消费市场不仅面向本市市民,更面向全国、全球,总消费已超3万亿元,在扩大消费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我们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坚持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累计落地品牌首店近3000家,社区便民商业网点超11万个。积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品质和规模不断提升,服务性消费占市场总消费比重达55%左右。充分发挥投资对供给结构优化的关键作用,持续完善投资落地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深入推进重大科创及高精尖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改善领域等重点工程,保持重要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势头。
新征程上,北京将深刻把握人口结构和居民消费变化趋势,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首都大市场潜能。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国际商圈品质,发展首店经济,大力发展品牌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扩大高品质消费。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持续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只有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9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规划、重要事项把关定向。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道路,始终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更高的标准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坚定不移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大红门市场”变身成为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实现了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分内之事,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京雄直联直通的交通体系初步成形。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环球主题公园成为北京文旅新地标。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三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已占京津冀地区比重4成以上,有力支撑了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环京地区着力打造“通勤圈”,重在提升环京地区与北京的同城化效应,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更好实现职住平衡;强化京津、京雄联动,围绕疏解和承接功能打造“功能圈”,重在通过功能互补,共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着眼区域更大范围打造“产业圈”,重在深化产业政策衔接和园区共建,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9年9月正式投用,是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首都重大标志性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推动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图为俯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摄
新征程上,北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一核”带动辐射作用,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协同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做好央属单位疏解服务保障。扎实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统筹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同中心城区的关系、同周边地区的关系,加快推进第二批北京市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水平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提升“通勤圈”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功能圈”错位联动发展,促进“产业圈”节点城市强链补链。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坚持凡事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形成更多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