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波涛拥海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来源:《求是》2024/09 作者: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 2024-05-01 09:00:00

万顷波涛拥海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

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

  白鹭翩翩从湖面掠过,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湖心岛被枝叶繁茂的红树林覆盖,仿佛在水面点缀上一颗翠绿“宝石”。看着如今水清岸绿的筼筜湖,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这里曾是个令人望而却步的臭水湖。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厦门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30多年持续努力,如今的筼筜湖水波荡漾,化身为花园城市厦门的“城市会客厅”。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30多年来,厦门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起点,探索从山顶到海洋全域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生态文明实践之路。厦门生态保护取得的成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2024年新年伊始,厦门市委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围绕城市海洋生态保护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确定的筼筜湖治湖方针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地走访筼筜湖、军营村、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等现场,与当年的亲历者和干部群众座谈交流,系统剖析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如何实现人海和谐,是厦门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1985年至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在他领导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厦门市“得海独厚”又“得天独厚”,提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海港风景城市”目标,并对“厦门市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章研究。1988年3月30日,面对当时“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滋生、鱼虾绝迹”的筼筜湖,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决定“市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拨1000万元”用于治湖,并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开启了筼筜湖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习近平同志一系列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厦门的城市发展确立了清晰的方向和原则。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调研时,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战略,要求做到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结合“四个结合”,进一步阐发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思想,明确新的城市定位,引领厦门由一个海岛城市发展成为“海湾型生态城市”。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对厦门一直充满深情、寄予厚望。2017年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厦门的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注入了强劲动能。

  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厦门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30多年持续努力,如今的筼筜湖水波荡漾,化身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上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筼筜湖(资料照片);下图为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筼筜湖及周边城市景观(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30多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绘就了一幅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厦门画卷”,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提高了城市的“颜值”、发展的质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塑造了高颜值生态。在厦门,总能遇见怡人的美景:鼓浪屿树影婆娑,花团锦簇;筼筜湖秀丽旖旎,白鹭翩跹;马銮湾海天一色,鱼翔浅底。即便是叫不上名的“口袋公园”,也精巧别致,美不胜收。一系列数据也印证着厦门的良好生态:生态文明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一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片片绿意如翡翠般镶嵌在蔚蓝海面,以前村民们捕鱼挖蛎、围网养殖,红树林越来越少,经过多年修复治理,红树林又郁郁葱葱、风景如画,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把下潭尾红树林修复作为典型案例。近年来,厦门东南部海域、鼓浪屿、筼筜湖分别获评国家美丽海湾、和美海岛、美丽河湖,“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碧海银滩”成为厦门城市靓丽招牌。对于厦门生态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筼筜湖的蝶变,广大市民感触最深:“以前筼筜湖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我们都绕着走。如今有亲戚朋友来了,一定带他们来筼筜湖,看看我们的城市有多么美。”

  厦门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一湾一策”,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为厦门杏林湾白鹭翱翔。 厦门日报供图

  促进了高质量发展。厦门持续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发展成效显著增强。五缘湾,一度被厦门人视为不愿意居住的“风头水尾”,经过多年治理修复,五缘湾夯实了生态基础,湾区内陆续建成厦门国际游艇汇、五缘湾帆船港等高端文旅设施,吸引30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发展成为以生态居住、休闲旅游、医疗健康、商业酒店等现代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新区。好生态带来好业态,产业升级点燃经济新引擎。2023年,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6%和40.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六成,旅游和会展产业实现营收同比分别增长83.3%、85.4%。海洋生产总值自2016年开始核算起,连年保持10%以上增长(除2020年疫情影响外),2023年达到26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减污降碳成效明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全国“沿海样板”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提升了高品质生活。从空中俯瞰同安湾,一条蜿蜒的彩色步道点缀着海岸线,步道两侧,一边是蔚蓝无边的大海,一边是沙滩、红树林相映成趣。对于周边居民来说,闲暇时到海边走一走,在环东浪漫线上跑跑步,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厦门的生态福利十分丰富,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40万平方米的沙滩以及多个滨海湿地公园等,让市民和游客亲海爱海更加方便。全长43公里的环岛路临海见海,被誉为“世界最美马拉松赛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成为厦门市民的共识,内化为市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些市民自豪地说,“在厦门,人们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干净水、畅玩美丽的海滩”,“每个来到厦门的人,都能享受这个美丽的大花园”。福建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厦门2023年度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为全省第一名。

  长期以来,厦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范本,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为主轴主线,探索出一系列符合自然规律、顺应人民期待、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

  坚持依法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把“依法治湖”放在筼筜湖综合治理首位,亲自研究制定有关管理规定,推动成立市环境保护局,促进“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指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厦门在全国较早推出地方生态立法,1994年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组建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了海上联合执法的机制。目前,厦门已出台《厦门市海域管理使用规定》等10多部涉海法律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13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规章,制定了比国标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强化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的刚性权威。

  坚持科学治理,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领导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明确把“环境保护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社会科技领域,强调要“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科研力量”。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厦门始终秉持科学理念、运用前沿技术、坚持辩证思维,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重科学决策,成立专门的海洋专家组,为海洋综合治理提供决策咨询,海堤开口、海底隧道建设、湾区保护和开发等重大决策事项,都事先进行科学论证。强化科技赋能,构建从天空、陆地到海面、海底的海洋综合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发射“海丝”系列、“厦门科技壹号”等4颗小卫星,打造“数字孪生海洋”,科学研判海洋状况和变化趋势,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攻关和海洋碳汇研究方面不断推出国际领先成果。遵循自然规律,在全国率先启动“多规合一”探索;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采用退垦还海、开堤清淤、引种红树林等手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取筼筜湖、海沧湾、同安湾等宜林海域,引种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木榄、红海榄等品种,共种植红树林173.9公顷,逐步构建起近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坚持源头治理,筑牢海洋生态保护屏障。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厦门始终坚持关口前移、河海联动,持续推动污染治理向源头、向“神经末梢”延伸,严控和消减陆源污染物。统筹推进全市流域治理,逐一完成395个入河排口的整治,对全市920个小微水体建档管理,截至2023年底,境内全部9条溪流的水环境功能区100%达标,河湖生态系统变美了,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业态也得以发展起来。不断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着力解决老城区雨污混流问题,切实做到“污水进厂、清水入河”。对农村污水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通过“三管入户”、雨污分流,对全市全部1216个自然村的污水进行集中治理,使群众身边的“小生态”、“小环境”得到提升。在源头治理的基础上切实把住排海关,自2019年开始,对全市412个入海排放口进行了全域排查、全面监测和全链条治理,现在入海排放口水质达标率已达到99.3%,相关做法被推广向全国。

  坚持系统治理,营造优美海湾人居环境。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建立筼筜湖综合治理机制,推进海洋生态的系统治理,提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生态发展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厦门坚持以系统工程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在全国率先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相继开展了5个湾区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因地制宜进行海堤开口、退垦还海、养殖清退、岸线修复、生态补水。共退出海域养殖25.8万亩,在原来的养殖场和泥沼地上建成了园博苑、五缘湾湿地公园、环东浪漫线等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了海洋及海岸环境,提升了港口航运和滨海旅游功能。注重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对原有海堤进行开口或拆除,在高集海堤开口建桥工程中,既有效恢复了自然水体交换,又为“海堤精神”等人文财富保留了物质载体。探索推进从山顶到海洋一体化保护与治理,一手抓山上植树造林、生态保护,一手抓山下种果种茶、发展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在海拔985米的白交祠村光明顶远眺,层层梯田顺势而下,生态茶园郁郁葱葱,山的绿与海的蓝融汇在一起。厦门在全市系统推进裸露山体绿化覆盖与生态修复工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率已达到100%,还在全市域规划建设了10条山海通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山水大格局。

  坚持协同治理,服务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厦门针对海洋一脉相通、互联互通的自然属性与生态特征,始终注重发挥经济特区窗口作用,彰显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海洋治理新模式。积极融入全省协作,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牵头建立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与相关地市一道实施九龙江流域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协同开展海漂垃圾综合治理等工作。注重强化两岸联动,与金门一道探索建立起海上协同执法机制,推动形成了厦漳泉金协作的“大厦门湾”治理格局。积极推动国际合作,2006年,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秘书处永久落户厦门,联动10个国家53个成员城市,共同推广和实践海岸带综合管理理念。连续18年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周,吸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参加,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合作平台和对话机制。2020年,与自然资源部共建厦门市海洋国际合作中心。通过协同治理,厦门在服务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治理水平,打造厦门范本、提供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2022年,由厦门大学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被联合国纳入“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大科学计划,这将大力推动海洋生态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回顾厦门30多年来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的奋斗历程,在追寻领袖足迹、探索思想之源、总结实践收获的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促进人海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厦门以高水平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成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图为2023年1月7日,市民在厦门南湖公园享受冬日暖阳。 厦门日报供图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从海港型风景城市到海湾型生态城市、再到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厦门的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直是在总书记亲自开创的创新实践和科学理论指引下进行的。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重要观点已成为厦门人民群众共建美丽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自觉遵循。厦门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效,根本在于总书记的亲自谋划、示范引领,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新征程上,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更好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以大决心、大投入、大气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筹划完成一件件民心实事、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厦门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秉持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理念,联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协会和市民群众等力量共同参与。实践证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有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才能得到群众真心支持和拥护。新征程上,必须始终牢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记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在城市规划中为生态留足空间,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等发展思路,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是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的生动体现。厦门始终坚持把海洋生态保护放到整个生态系统中一体推进,实现了从海域治理到流域治理、再到全域治理的深刻转变,让厦门不仅成为人们的宜居城市,也成为各类动物、植物的宜居家园。实践证明,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才能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新征程上,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统筹保护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强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鲜明强调“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在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提出并推动落实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厦门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观念一变天地宽,改革创新是破解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矛盾问题的强大动力。新征程上,必须积极探索实践更具示范带动意义的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改革,加强难题攻关和科技创新,打造智慧型生态治理模式,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前瞻性提出“保护和发挥‘生态位’的优势”,明确要求“树立经济建设必须与环境保护建设协调发展的观点”。厦门坚持先保护后开发,正确处理取和舍的关系,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久久为功,以强大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日之功。30多年来,厦门坚持投入不减少、治污不松劲、美化不停步,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重要要求。守护绿水青山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污染防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新征程上,必须保持规划上的接续性、政策上的稳定性、投入上的持续性、作风上的坚韧性,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要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享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校对 - 徐勇林 何晨琛 审校 - 夏明月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3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