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求是》2024/13 作者:《求是》杂志评论员 2024-06-30 09:00:04

锚定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求是》杂志评论员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我们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回望中华民族近代以后苦难深重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一语揭示出历史演进中蕴含的深刻逻辑。

  “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的开场白。亲切的话语饱含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科技强国建设的道路上,总书记倾注了极大心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围绕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之光照亮前进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八个坚持”的重要经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系统全面的整体,明确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度优势、战略导向、科学方法等,把我们党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首先就要明确科技强国是什么样的。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总书记从五个方面系统阐明了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即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这“五个强大”既是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任务要求。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必须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锚定战略目标、聚焦重点任务,统筹谋划,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任务作出系统部署: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建设科技强国,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管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科技新知识,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工作的本领。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

  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校对 - 乔雪 高胜军 审校 - 何晨琛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7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