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2019年11月21日 09:35:38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张 波

  从一定意义上说,京津冀地区是以大中小城市为中心或节点、以乡村为支撑腹地和衔接纽带的城乡融合区,乡村在农产品供给、生态涵养、文化传承、就业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着力点是解决好北京的“大城市病”,但也要看到,京津冀区域内的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地区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方面的短板也需要补齐。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供给质量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乡村发展地域分割较为明显,京津两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河北省的近1.9倍和近1.7倍,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也较大。

  补齐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需按照区域一体化思路,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京津两地都市区对腹地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区域内乡村全面振兴、同步振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以功能疏解带动城乡空间跨域重构。京津冀地区城乡地域关系交织,构建错落有致、有机统一的城乡布局形态是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条件。破解北京的“大城市病”要更多发挥扩散效应,将密集的、附加的城市功能向更广阔地域疏解和转移,推动区域城乡结构向“城乡均衡化”转变。

  一方面,需着力培育发展卫星城镇。要更好贯彻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以建设雄安新区、微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为契机,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到都市区外围县域及乡村地区,建设一批定位清晰、功能明确、布局有序的高品质中小城市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形成与首都核心区功能配套、协调联动、疏密有度、有机增长的都市连绵带,推动北京城市形态由“密闭拥挤”转向“开敞有序”。

  另一方面,需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围绕都市区辐射半径,统筹村庄发展定位。对于环京津的区位优、环境好、交通便利的村庄,可考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承载都市区外迁的优秀人才、高端产业、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等;对于处于城市群腹地的一般村庄,可考虑提升绿色食品供应、休闲观光、文教科普等多种功能和价值,吸引京津优质要素,建设连片美丽乡村。

  第二,以供给提质带动城乡产业跨域互联。形成区域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是实现区域乡村产业兴旺的必然要求。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密集、产业分工半径适宜、消费空间范围适度,有条件推动城乡产业、特别是农业的跨域互联。更好推进京津冀城乡区域农业融合发展,要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为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不同地区、城乡各自比较优势,跨域配置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京津优质生产要素和消费需求与乡村生产有机结合,构建区域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全面增强区域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要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农企业等共同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区域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为载体,搭建科技资源共享与高效配置的农业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建立“京津研发转化、河北示范推广”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二是要促进农产品市场无缝对接。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与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完善冷链物流和直销配送体系,加强产销衔接,形成快速便捷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合作共建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体系,促进市场一体化。构建动植物疫情联合预警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联动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共同抵御重大风险。

  三是要强化农业经营合作。支持区域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联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分工明确、利益共享、区域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全域覆盖的经营管理体系。联合开展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发布区域共认的农产品品牌名录,建立区域农产品品牌互认互信机制。

  第三,以美丽增色带动城乡生态跨域共治。京津冀地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共处一个生态单元。从建设美丽京津冀出发,推动城乡融合特别是跨域融合,要以维持和恢复乡村特有风貌为重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群“大生态区”新格局。

  应协同推进农业环境治理。在京津冀全域开展农业节水行动,共同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制定推广区域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降低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和强度;围绕强化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绿色屏障功能,优化调整生态脆弱地区农业用地规模与结构,增加生态用地比重,建设成片森林,恢复连片湿地;等等。

  同时加强推进跨域生态补偿。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主要都市区对农业大县和生态功能县利益倾斜与对口帮扶,结合实际采用实物补偿、服务补偿、设施补偿、对口支援、干部支持、共建园区等多元化补偿方式,提高补偿实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探索建设京津冀地区水权交易制度和统一的水权交易市场。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标签 - 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冷链物流,农业经营
网站编辑 - 张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