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中欧班列(重庆)始发站——重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一个个集装箱正在机械臂的灵敏精准抓取下,安放在车厢里。集装箱上有一把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那就是安全智能锁。
这是一把锁,但不意味着封闭、繁琐、怠慢,反而象征着开放、快捷、高效。
昔日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如今中欧班列汽笛呜呜。中欧班列将“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到中欧大陆间的班列穿流。自2011年在重庆首次开行以来,这个“钢铁驼队”向西经陆路直达欧洲,一举改写中国对外开放版图。中欧班列(重庆)已成为我国进出境口岸最多、开行路线最丰富、通道体系最完善的国际货运班列品牌。在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中,中欧班列(重庆)的带动能力最强、实际利用率最高、影响力最大。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考察调研,提出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新目标,为重庆开放发展擘画了更为广阔的蓝图。重庆人民开放开拓精神受到极大鼓舞,迸发出极强的创造力。重庆海关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安全智能锁运用就是其中的突出亮点。
中欧班列(重庆)始发站——重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陈有勇/摄
国际间的互通有无,讲究安全和效率。在今天的智能化时代,中欧班列(重庆)上的安全智能锁应运而生。这把锁如何智能?中欧之间的一国海关,把班列运送物品的信息写入锁中,运送到目的地后,另一国海关通过手持阅读器读取信息,然后与数据交换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核对,从而逐步降低查验率乃至免于查验,安全且高效。我们可以看到,中欧沿线国家海关间要真正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安全智能锁将是重要载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际间的邮件往来是融通民心的重要方式。安全智能锁与中欧班列之间的故事,始于运邮。2016年9月29日,一列载着邮包的列车自重庆铁路口岸发出,开创了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全路段运输国际邮包的先河,安全智能关锁首次被运用到中欧班列(重庆)国内段监管。这把锁直接存储、读取“邮件详情单、邮件清单、邮件路单”等通关信息,实现启运地、中转地、出境地海关通过安全智能锁统一监管。这就改变了以纸质单据为基础的传统邮件监管模式,实现了邮包监管从交换站到口岸全程电子化、智能化,压缩了通关时间,提升了安全水平。如今,中欧班列(重庆)已经实现规模化运邮,成为全国唯一一条开展运邮业务的中欧班列。
这把锁的运用不局限于运邮,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安全智能锁在不断改进中运用到了“关铁通”中哈铁路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推动实现以安全智能锁和数据交换平台内舱单数据、机检图像、查验结果等信息为先决条件的中哈海关数据交换和监管互认合作。2017年,海关总署正式选定在重庆启动“关铁通”项目中哈首次测试工作,并取得成功。这个项目用“安全智能锁+手持阅读器”等先进科技应用取代传统海关封志,实现数据交换和互认,并通过锁内嵌入的定位模块借助“北斗平台”实时查看定位信息,显示班列的运行轨迹。也就是说,此时的这把锁具有信息写入读取功能,但又不是简单的存储器,是“千里眼”,具有精准定位功能。更重要的是,跨国海关信息交换互认,是一种国际海关监管合作模式的创新。
中欧班列(重庆)集装箱上的安全智能锁陈。陈有勇/摄
2018年是安全智能锁更为闪亮的一年。这一年,重庆海关承担了“重庆—多斯特克—阿拉木图”路线的中哈海关“关铁通”项目试运行工作,将海关监管所需的17项数据通过“中哈关铁通数据交换平台”与安全智能锁进行同步上传,哈方海关人员成功解锁,第三次中哈“关铁通”数据交换测试工作顺利完成。这一年,重庆铁路口岸迎来装载德国邮件的集装箱,中欧班列成功完成邮件进口测试。此次测试以安全智能锁为监管载体,海关人员不再实施集装箱开箱侵入式查验,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节省了企业通关成本,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
中欧班列(重庆)在蓝天白云下,繁忙往返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广袤大地上,班列上的安全智能锁诠释着重庆“行千里、致广大”的开放胸怀和创新精神。重庆海关正着手将安全智能锁运用推广到更多沿线国家,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联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