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立夏晴,好年成”,初夏的阳光穿过绿叶莹莹洒落在柏油马路上,我们跟着一牧场五连职工刘九福来到他的田地里,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嫁接的核桃树已经挂果,从甘肃陇南引进的大红袍花椒树苗开始吐绿,老刘和媳妇开始忙着除草伺候田地,一派生机盎然的田野景象,仿佛预示着今年的好年景。忙碌间隙,他告诉记者:“再过三年这些花椒树就可以采摘了,这可是全新疆第一次种花椒啊。”老乡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好日子的憧憬和向往。
兵团优惠政策引来农业能手
近年来,党中央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随着西部大开发,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全国对口援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兵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农林牧副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兴起壮大。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团场急需注入新生力量,引进招收新职工。就这样,2017年3月,来自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刘九福随着其他一起被招来的同乡,作为引进的第一批职工全家落户到了一牧场。
对于在老家就已是农业能手的刘九福来说,一牧场广袤的天地就是他的用武之地,栽核桃树、种土豆秋葵、套种玉米、开便利店,已经42岁的他,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他爽朗地笑着说:“牧场对我们这批新职工非常重视,按照一人30亩地的标准,给我们夫妻俩一共分了60亩田地。在场领导的支持下,我还开了一家便民小店,兵团全面深化改革后,又让我们承包了两座大棚。兵团还免费给配备了92平米的周转房,按照政策规定,双职工家庭住满五年就能办理产权证。”现在,稳定下来的刘九福又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了,今年从老家引进了2000株大红袍花椒树苗,发展市场行情看好的经济作物种植。
在这儿,是兵团优惠政策给像刘九福一样的新职工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增添了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动力。
与刘九福夫妇田地合影 摄影:十四师师报社记者 刘秋月
一场有远见的创业
刘九福所在的五连以种植业为主,经营着三万多亩的沙包地,在连里干部的带动下,五连职工栽核桃、建蔬菜大棚,搞养殖……生产发展搞得红红火火。
如何做与众不同、我有人无,让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刘九福几经思索,想到了老家陇南的大红袍花椒,比对了两地自然条件之后,他专门回了趟老家,先引进了500株花椒苗,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花椒试种植获得成功。他又专门跑了趟老家,引进了2000株,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刘九福高兴地告诉记者:“按照老家现在1公斤220-230元的市价,一年收入十七八万元不成问题,另外一牧场气候比老家更加适宜,花椒树寿命比陇南多5年,这样就能多采摘5年。”他还向记者描绘了内心深处的蓝图,“我准备花3到5年时间来做这个事,等花椒种植成功,就能闯出一条路子,直接带动整个一牧场甚至全师、全兵团和新疆的花椒产业发展。别看我们现在招工还很难,只要花椒产业成熟,人自然就找到这儿来了,这就叫产业留人。”“要把土地盘活,老百姓就留得住,我们挣着钱了,其他人就相信了,自然就来了。”
这也许就是刘九福生活奋斗路上的小康梦。我们相信,和刘九福一样,每一个团场的职工都有自己的小康梦,我们更相信,经过广大职工的奋斗,职工的小康梦一定会实现。
承载着刘九福梦想的大红袍花椒树苗 摄影:记者 韩辰
合作社创造新前景
回想起来牧场的发展经历,刘九福感触颇深:“经营这么多土地,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光靠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是成不了大气候的。”于是,在他的牵头带动下,成立了昆玉市昆牧镇众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有8户种植户入社。面对以前种植多样、销路不好的情况,刘九福谈了合作社成立以后的打算,“要引导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现在先以西红柿和辣子(注:方言,辣椒之意)为主,等我们挣着钱了,其他人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合作社也能壮大起来。合作社壮大后,我们还要再把深加工搞起来,这样才能让职工赚更多的钱。”
办合作社这种模式,近年来,在五连已经陆续开展起来了,整个一牧场现在已经创办了十几家。调研中,我们走访了瑞祥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买提克色木·买买提明给我们介绍了他们依托养羊的增收模式。听完他的介绍,我们深深被这位曾经经营过建材生意、具有商业头脑的维族社长所折服。在辽园种植合作社,女社长宁丽敏给我们谈了她今后的发展规划,她要在现在27个蔬菜大棚基础之上,再发展40个,并与周边的大企业挂钩,让职工种的菜有更宽更广的销售渠道,为广大种菜职工创造新的前景。确实如此,这些合作社不仅能带动牧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也能把周边乡镇的产业带动起来,实现军民产业互动,共同增收致富。正如一牧场史治钢场长介绍的那样,一牧场未来发展壮大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核心。有了这些产业合作社支撑,牧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合作社一景 摄影:十四师师报社记者 刘秋月
(十四师师报社记者 刘秋月 陪同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