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初夏时节,我随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来到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就脱贫攻坚进行调研。大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马鬃岭山脚下,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村子,见到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平整洁净的硬化路面直通农户家门,小桥、流水、凉亭、绿植还有村民脸上展露的笑容,点缀、映衬着这座宁静秀美、幸福祥和的小村庄……很难想象,这里就是曾经以贫困而闻名的金寨县大湾村。
“最想告诉总书记,俺家脱贫了!”
地处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这片贫瘠的土地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作为革命老区,金寨县的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受到人们关注。大湾村曾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20%。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大湾村考察,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对大湾村的乡亲们说,我这次专门来看望大家,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总书记到村民陈泽平家详细察看住房和陈设,了解贫困原因、贫困程度,通过扶贫手册看脱贫措施定了哪些、落实怎么样;在陈泽申家的小院与村民促膝长谈,关切地问起陈泽申的全年收入……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让大湾村村民备受鼓舞,陈泽平激动地对村里人讲:“不能全靠国家,也要自己努力早日脱贫,咱可是向总书记拍过胸脯的!”三年多来陈家兄弟和大湾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陈家兄弟曾是大湾村有名的贫困户。哥哥陈泽申,中年丧子,儿媳改嫁,老伴也因病去世,独自带着小孙子,靠低保和几亩薄田撑着一个家;弟弟陈泽平,前些年儿子因车祸离世,老伴右手残疾,家中生活艰难。现在,老哥俩都已光荣脱贫。
在大湾村召开的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我们调研组一行见到了陈泽申。“最想告诉总书记,俺家脱贫了!”陈泽申打开话匣子,一脸自豪地对我们说。这几年,陈泽申感触最深的是生活一年好过一年,2017年4 月他和弟弟陈泽平家都告别了破旧老宅,搬进了移民搬迁新建的小楼。提及这几年的变化,陈泽申笑着说:“以前吃穿都困难,现在啥都有,有吃有喝有穿,家家都通水泥路,都住新楼房,衣食住行、医疗等基本生活都有保障了,很满足。”问起收入,陈泽申更是满脸笑容,他告诉我们,2016年收入不到两万元,2017年收入增加到三万三千元,他便自己要求脱贫了,2018年收入更是达到了四万元。
这增加的收入来自哪里呢?
陈泽申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除了养羊,村里精准扶贫项目为他家安装了一套光伏发电设备,每年贫困户分红3000 元,可以连续分红4 年;村里还开发了贫困户公益性劳动岗位,他做保洁员每月还有500 元收入。村民还可以把农田流转给村茶厂种茶叶。“以前也种茶,但质量不高,流转后采摘还能卖给茶厂。”陈泽申说,他把3.5 亩农田流转出去,每亩地有500 元的流转费用,田管期间还能给茶厂打工,赚取工时费。
2018年,陈泽申在茶厂的产业扶贫车间实现了就业,“一天工作八个小时,每小时16 块钱,这一季能干20 多天。采茶季过了,我还能在这打扫卫生,看管厂房。”总书记视察大湾村,也让这个大别山深处的小山村出了名,来大湾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2018年国庆长假,陈泽申支起小摊卖苦菜、笋干、茶叶等农特产品,没想到短短7天就卖了5000多元钱。此外,他还在山上种起了中药材,有天麻、黄精等等。陈泽申说:“政府对我们帮助很大,但全国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户很多,国家负担很重,现在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我就自己提出脱贫出列,过好日子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肯干才行。今年孙子就要大学毕业了,以后也可以自力更生,生活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大湾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余静向我们介绍说,大湾村像陈家兄弟这样的脱贫光荣户还有很多,大湾村脱贫攻坚一年一个小目标,一年上一新台阶:2016年脱贫18户63人;2017年脱贫31户105人;2018年脱贫86户2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成功实现了贫困村出列;2019年剩下的未脱贫33户45人有望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三年多来,金寨县、大湾村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压实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以实际行动兑现着对人民的承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驻村干部余静说。
多措并举绘制美好生活蓝图
脱贫了还要能致富,好日子就是要越过越红火。村民们讲,去年市、县领导在大湾村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建议,打算在大湾村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等,要牵住乡村旅游的牛鼻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村容村貌发生很大改变。”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介绍说,大湾村是沿山涧而建,为了方便村民出行,修建了5 座桥。原来村里的泥巴土路全部铺成水泥路,全长20 多公里。这几年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停车需求,村里修建了停车场。最让村民高兴的是,到今年,大湾村所有居民组全部通上了水和电,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自来水没有全通,很多村民吃水都靠肩挑手提;电压不够,住在山上的村民用电也不方便。”何家枝说,比如村里“海拔”最高的干冲村民组,有27 户近百人,之前电力供应不足,村民连春晚都看不了。“现在好了,水和电都通了,村民生活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在大湾村新建小楼的不远处,我们还看到,村民搬迁后留下的一幢幢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土坯房被整体保留下来,修旧如旧,古朴厚重,增添了村庄的历史感,开发旅游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持续稳定性脱贫还是要靠产业”,余静介绍说,大湾村依靠产业、就业“两业”并进的发展思路,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茶产业是大湾村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其中,大湾村现有茶园2000余亩,优质茶园1500亩,通过提供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1000元。2019年该村又新发展茶园400亩。现在,全村公益性工作岗位增加到近100个,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公益岗位,实现稳定就业。此外,大湾村旅游资源丰富,有十二檀、狮子岩、云台山、玻璃岩、汪氏祠堂、百丈岩、帽顶山、三口锅、龙潭河等主要旅游景点。近年来,随着马鬃岭旅游景区知名度加大,大湾村茶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三年多来,大湾村发展了22户农家乐,吸纳各地游客观光旅游近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效益500万元。现在,大湾村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初步实现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脱贫户周秀凤对我们说:“以前有力气没地方去干,现在只要愿意出力气,都有地方干,家门口就能就业,挣到了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党的政策好。”村民脱贫了、村集体也有钱了。余静介绍说,大湾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2018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8万元,这得益于发展特色产业。“村里有钱了就可以自己帮助贫困户了。”对于未来,余静信心满满。她说,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大湾村支柱型产业。目前,大湾村正以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为抓手,打造漂流、名宿等旅游项目,带动老百姓增收。
“阶梯式增收奖补”、“振风超市”也是近几年大湾村里的新鲜事。“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脱贫攻坚才有内生动力。”在座谈会上,金寨县里的干部介绍说,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大湾村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实际,量化菜单、因户施策。在产业扶贫方面,实行阶梯式增收奖补政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传统的奖补是你养几头猪给多少钱,而新的政策是根据你养的猪最终产生多少效益,获得多少经营收入,来决定奖补多少。这样根据种养业经营收入来进行奖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在大湾村,我们参观了村里的“振风超市”。据介绍,每月底,村民可以凭当月劳动增收、卫生评比和文明家庭评选中的各类积分,到小店兑换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用品。从这些举措里,我们看到了大湾村激发内生动力、提振乡风文明的务实之策。
大湾村的蜕变是金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金寨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视察金寨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针对各种致贫因素,综合采取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社保扶贫、健康扶贫等措施,注重短、中、长结合。“短”就是针对直接经济上的困难,免、减、补、给,立竿见影,“中”就是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稳定的岗位和收入来源,“长”则是使贫困人口获得长期自谋收入的能力,走上小康乃至富裕之路,不仅自己远离贫困,还产生脱贫示范效果,引导其他贫困人口脱贫。一点一滴树立信心,一砖一瓦夯实根基,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美好生活。金寨县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底的5.15万户17.48万人下降至2018年底的0.8万户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08%下降至2.73%,67个贫困村出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金寨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新路子。2019年计划脱贫1.36万人,剩下的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整体实现摘掉贫困的帽子,确保金寨老区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调研组成员:郑志晓 张西立 包俊洪 陈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