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心的这件大事,如今完成得怎么样?

2020年05月24日 16:16:12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闫玉清 曾嘉雯 编制

  2020年,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在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战“疫”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还挂念着一件大事。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脱贫攻坚,是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指引。

  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发起总攻,中国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求是》中的“战贫”瞬间↓↓

《兰考:会它千顷澄碧》

  图为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如今已长成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摄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内涝、风沙和盐碱“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幼苗,也播撒下千顷澄碧的希望。2014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神州,这片饮尽凄苦与落寞的大地,从此有了生机迸发的颜色——3年,7万多人脱贫,成为河南首个“摘帽”的贫困县;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直管县前列;高铁、高速纵横交错,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一倍……

  (节选自 2019年第1期《求是》)

《“干沙滩”变成“金沙滩”—— 银川市闽宁镇扶贫协作调查》

  上图为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移民群众在戈壁滩上开荒种田(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下图为闽宁镇原隆移民村的光伏蔬菜大棚(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触景生情地回忆:1997年我来到西海固,被当地的贫困景象所震撼,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从探索解决西海固地区深度贫困与环境恶化这个两难问题起步的。

  东西部扶贫协作创奇迹,宁夏闽宁镇旧貌换新颜。自福建与宁夏结成帮扶对子以来,20多年间通过资金支持、引入项目、培训技能、帮扶产业等多方面举措,在戈壁旱塬间书写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壮丽篇章。

  (节选自 2019年第6期《求是》)

《奋战大凉山脱贫攻坚这一年》

  2019年2月4日农历大年三十,吉好也求一家第一次到新居“开火”,和亲友吃“团年饭”。新居宽敞明亮,青瓦黄墙,木质房梁,具有浓郁的彝族传统特色。上图为吉好也求原来的家,下图为吉好也求家的新居。四川日报记者 田为/摄

  “精准脱贫瓦吉瓦,习总书记卡莎莎!”这句话,走进广袤的凉山彝区,到处可以看到;走进热情的彝族群众家中,家家都会听到。这句彝语的意思是“精准脱贫好得很,感恩习总书记!”这句话在干部群众中口口相传,成了凉山彝区新的“流行语”。

  (节选自 2019年第7期《求是》)

《精准脱贫调研手记》

  地处桂北的融安县泗顶镇原来因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当地村村通上水泥路,家家喝上安全饮用水,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当地群众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全力奔小康。图为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人民图片供图 韦荣军/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产业扶贫很艰难,但只要找准路子,踏踏实实、久久为功加油干,就一定能让贫困群众早日端上脱贫致富的“金饭碗”,依靠劳动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

  (节选自 2019年第9期《求是》)

《为了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

  2017年贵州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向全面夯实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发出冲锋号。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不仅改变了农村群众出行条件,也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了脱贫攻坚步伐。图为仁怀市高大坪镇银水村通村通组公路,把山里山外、家家户户连接在一起。韩双喜/摄

  一组组数据激动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746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5万人,累计减贫59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6%下降到4.3%,减贫人数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全省经济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前三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节选自 2019年第10期《求是》)

《延安脱贫了》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19年5月5日拍摄的延安市南河河道(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右图为1983年12月26日拍摄的延安市南河河道(资料照片)。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看望慰问干部群众,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对老区发展关怀备至——“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让延安人奋起直追。冲锋号就此吹响。

  2019年5月7日,随着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宜川脱贫“摘帽”,革命圣地延安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

  (节选自 2019年第13期《求是》)

《凉山脱贫攻坚调查》

  发展文创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图为2019年6月27日,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的电商产品展览室中,村民吉好莫友作正在制作植物标本。何海洋/摄

  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凉山州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条件最差的高山峡谷地带,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让贫甲天下的大凉山永远告别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让彝区群众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具有何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节选自 2019年第16期《求是》)

《七彩云南的历史性跨越》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遭受巨大损失。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鲁甸把灾后恢复重建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相结合,使龙头山镇不仅获得了重生,还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生产生活大变样、社会事业大跨越、基础设施大提升、产业结构大调整。上图为地震灾后的龙头山镇(张广玉/摄);下图为恢复重建后的龙头山镇新貌(丁世新/摄)。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4年,昭通发生6.5级地震,受灾群众超过百万。2015年1月,昭鲁坝子最寒冷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昭通视察慰问地震灾区人民,激励大家,“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节选自 2019年第17期《求是》)

《统筹推进抗疫脱贫 坚决打赢两场战役》

  贵州省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发展十二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图为2020年4月19日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的茶农们正在茶园采摘茶叶。松桃县融媒体中心 龙元彬/摄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惦念贵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决不能犹豫懈怠,发起总攻在此一举”。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殷切嘱托,是对贵州全省人民的巨大鼓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不竭的拼搏动力。

  (节选自 2020年第9期《求是》)

《牢记初心使命 决胜脱贫攻坚》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2013年以来,当地下定决心将南部贫困山区的新堡、干城、横梁等乡镇和数十个行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整村搬迁至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和攻坚,在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古浪县于2020年初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上图为2018年2月6日拍摄的古浪县黄羊川镇石城村原貌(无人机照片);下图为2020年3月10日拍摄的石城村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的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绿洲生态移民小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16年以来,甘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78.5万,贫困发生率由14.3%下降到0.9%。2017年,甘肃扶贫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贫困县数量净减少。到2019年底,75个贫困县中已有67个县脱贫摘帽,藏区实现整体脱贫。

  (节选自 2020年第9期《求是》)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为乡村留下“三笔财富”》

  图为吉林省汪清县5村联建党总支书记马县顺(右)指导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 汪清县委组织部供图

  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要求。建强村党支部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要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推动干部、人才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建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为乡村留下一笔宝贵“政治财富”,助力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

  (节选自 2020年第9期《求是》)

 

  策划编制:闫玉清 曾嘉雯

  审核:李文阁 闫玉清

  监制:李达

标签 - 脱贫,兰考,大凉山
网站编辑 - 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