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蝶变“网红村”

2020年06月13日 13:35:45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张芯蕊 王兆斌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前行,走进广东省清远市英德连樟村,这是一个粤北小村庄,坐落在长长的谷地。

  英德连樟中心村的晨曦。清远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炜民 摄

  曾经,这里是一个贫瘠落后的村子,流传着一句“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的顺口溜。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连樟村村民的衣食冷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来到连樟村,看到村里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深情地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落后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向闭塞宣战,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宣战。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连樟村党群干部通过党建引领,带领全体村民,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财政权益同权化、乡村经济发展多元化发展,初步完成了“一年一变化”的工作目标。

  据了解,2019年,连樟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收入达22491.77元,同比增长达42.3%。目前,连樟村已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已全部退出。

  村民陆秀媚的摊位琳琅满目,摆得满满当当。求是记者 张芯蕊 摄

  “天太热,来喝口我这免费的茶。”才入连樟村村口,记者便被热情的村民陆秀媚招呼到了自己的摊位。红茶、本地枝叶、山柑皮、笋干……她的摊位琳琅满目,摆得满满当当。陆秀媚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市里卖童装,刚开始还能挣到些钱,后来随着网购兴起,实体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来连樟村视察后,看到家乡越变越好,陆秀媚选择了回到村里创业。

  “现在我的生活可幸福了,白天摆摆摊,晚上带领着村里的妇女们跳跳广场舞,和老姐妹们聊聊天,这是我从前想也不敢想的生活。”陆秀媚告诉记者,回村创业初期,冬天她摆摊卖甜酒,其他时候卖家乡的特产,每月能有好几千元的收入。如今,她也在村里盖起了四层小洋房。“以后我要开一个农家乐,把孩子家、公家婆都接到这里来。”说到此处,陆秀媚的眼中满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随着连樟村环境的日益改善,村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也在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连樟村人选择返乡发展,更有不少外乡投资者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我们是特意来这里学习取经的。”某投资公司景区负责人杨巧宁告诉记者,自己和团队来到连樟村调研文旅项目,学习借鉴连樟村文旅产业发展运营模式,希望有机会能够和连樟村开展战略合作,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扶贫车间的女工正在忙碌。求是记者 张芯蕊 摄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而办好扶贫车间推进转移就业,是连樟村提供产业“造血”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7年,连樟村建起了一个913平方米的车间,2018年开始投产,主要生产儿童玩具,村民责负流水线上的装配生产,成品发往全国各地,有些还出口到了海外。通过引导市场资本向农村转移,地处粤北偏远山区的连樟村办起了工厂,不仅带动本地村民出现返乡潮,连邻近的外镇村民也有了更多就业选择。

  扶贫车间的女工正在忙碌。求是记者 张芯蕊 摄

  “以前村里就业机会不多,我们只能到外地去打工。现在村里有了加工厂,我们可以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庭,收入还很可观。”村民冯彩霞告诉记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走着路就能上班,这正是我想要的幸福小康生活。”

  扶贫车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学院等一批批产业项目、公共设施陆续建成,让连樟村形成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英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振宇表示,“引入产业的作用,主要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只有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才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支撑。”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这个“大瘴之地”的偏僻小村,摇身“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脱贫奔小康的“样板村”,这里的背街小巷,风景秀美,新房错落有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喜笑颜开。

  产业办在“家门口”, 小康路上“有奔头”!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