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闽宁镇原隆村的脱贫故事

2020年06月13日 16:53:31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包俊洪 郭玲

  初夏时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里,电商扶贫车间快乐的带货声,葡萄酒庄外等待收获的葡萄藤,村民家门口新买的皮卡小车……演绎着这个永宁县最大移民安置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时光回溯,1996年福建和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对口帮扶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提议、亲自命名、亲自推动建设闽宁镇,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示范点。闽宁镇初建时是“天上无飞鸟,地里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如今的闽宁镇已发展成为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探索出了一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脱贫发展的康庄大道。

  原隆村里安居乐业的一家人

  原隆村就是闽宁镇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和视察过的地方。作为闽宁镇的6个行政村之一,原隆村的村民都是2012年从西海固地区原州区和隆德县迁徙过来的,全村共有1998户、105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0户、2279人,目前只剩2户16人未脱贫。搬出大山走向新生活,原隆村的村民们书写了一幕幕令人感动的脱贫故事。

  扶贫车间里,“闽宁巧媳妇”直播忙

  马燕(右)和闽宁巧媳妇儿团队的成员正在手机前直播带货

  “爱喝金丝黄菊配枸杞的美女们,一定要尝尝咱们的宁夏特产!你买就送,只有在巧媳妇网店才有这样的优惠,千万不要错过!”27岁的马燕正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的直播间里向网友们介绍着手边的产品。

  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设在原隆村内,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电商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扶贫示范基地。下午3点我们来到这里,正是车间里忙碌的时候。除了马燕和小伙伴在直播,分拣车间里,女工们正在对枸杞、金丝黄菊等产品进行分拣把关;包装车间里,女工们把网友已经下单的商品装盒打包,准备运走……扶贫车间负责人徐美佳告诉记者,“闽宁禾美”是他们精心打造的一个消费扶贫品牌,旨在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使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使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目前,扶贫车间共录用原隆村员工52人,其中建档立卡44人,稳定就业35人,其中建档立卡25人,90%为女性员工,平均工资可以达到每月2400元。

  分拣车间里,女工正在对金丝黄菊进行分拣

  马燕是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直播间的主播,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原隆村的村民。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曾经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她,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搬迁到原隆村后,也是过着老公在外打工,她在家看娃的生活。这几年,随着产业扶贫项目在原隆村遍地开花,给马燕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务工,她可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工作。“每天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骑上车两三分钟就到家,给娃做饭完全不耽误。”自从有了这份工作,马燕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快乐。这样的状态,放到几年前,她连想也不敢想。

  自从扶贫车间给马燕提供了培训机会,帮助她顺利上手直播,渐入佳境的马燕如今拥有了不少粉丝和回头客。她和村里的姐妹们建立了闽宁巧媳妇品牌,把宁夏当地的特产枸杞、黄菊、黄花菜等推荐给网友,好的时候一天能有200到300单,每个月可以赚到2000元左右,卖得好还有提成。观看马燕直播,很多人都会被她的快乐所感染。马燕对我们说:“我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是我自己有了收入,可以任性点,拿着自己的钱给孩子买玩具买吃的;二是自己的状态更好了,我学会了化妆,变得更漂亮了,每天都要把自己收拾整齐后来见我们的粉丝们,琢磨着怎么把货卖得更好。”从出门就是山、吃完就是睡的迷茫,到走出大山,生活有希望、人生有方向,她很感恩如今的一切:“我有了梦想,我的孩子们也有了梦想!”

  种下“产业树”,等待开花结果

  和马燕有相同经历的,还有38岁的刘莉,她现在已经是原隆村立兰酒庄的车间主管和酿酒助理。7年前搬迁到原隆村,也成为他们一家生活的转折点。“当初搬来时,我们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摩托车,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小汽车,老公也不用再在外面打工,回到酒庄的葡萄园工作,我们能开车一起上班下班,不用聚少离多,日子越过越好,安居乐业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刘莉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贺兰山山麓的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葡萄酒产业公认的“黄金产区”。位于贺兰山脚下的原隆村也分布着多家葡萄酒企业。刘莉所在的立兰酒庄是村里最早引进的企业之一,2011年开始建设,2014年投入使用,建设有高标准有机葡萄种植基地2400亩,酒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年产高品质葡萄酒20万瓶。酒庄不仅是村里的一道风景,也是一棵“摇钱树”。

  初夏时分,酒庄外种植基地里的葡萄藤安静地沐浴在阳光下。原隆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升站在一旁,黝黑的脸上写满笑容,他指着大片的葡萄藤告诉记者,等到丰收的季节,摘葡萄大军会让眼前这片土地变得热闹非凡。

  以原隆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牵头,立兰酒庄流转了原隆村2400亩土地种植酿酒葡萄,农忙时节,摘葡萄用工量可达200人以上,全部由原隆村党支部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负责组织招用,每年仅这一项,就可以为村民增收近300万元。同时,酒庄每年还通过村党支部向移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200多万元,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立兰酒庄里的酿酒设备

  “我们村子应该是闽宁镇里企业最多的村子。”王升说,原隆村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产业,从2012年村子建立后就开始陆续引进企业。在原隆村,6900多亩土地绝大多数已经拿出来整合流转,发展养殖业、畜牧业、种植业、光伏发电等产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村民们,或在扶贫车间上班,或到农村企业和园区上班,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王升还告诉我们,原隆村建成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未来准备发展旅游产业,采摘观光,休闲宿营,将成为又一个产业增长点。他说:“产业扶贫有可持续性,只要产业壮大了,永远有赚不完的钱。”站在太阳底下,王升笑得很开心:“这一片产业树种成了,等着开花结果咧。”

  “兜底保障服务中心”提高特殊困难群众幸福指数

  走进原隆村村部,一处150平方米的大房间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原隆村兜底保障服务中心”,一座集兜底保障户、老年人日间照料、爱心饭桌、洗衣、理发、洗浴为一体多功能的、为特殊困难群众服务的场所,服务对象覆盖了原隆村的孤寡、残疾等生活不便的特殊困难群体。今年3月底村里投资10余万元,建成了这座兜底服务保障中心。

  原隆村兜底保障服务中心

  马喜灵(音译)就是这里的专职员工,她的工作是悉心照顾村里的特殊困难群众,为他们做饭洗衣。大花卷、拌菜、稀饭,这是保障服务中心当天的菜谱,每到中午和晚上,村里的25户兜底保障户都到这里吃饭,每顿只收2元……兜底中心还为老人们提供日间照料、爱心饭桌、洗衣、理发、洗浴等服务,满满地送去对困难群众的人文关怀,提高了兜底对象的幸福指数。

  “原隆村兜底服务保障中心”是助力脱贫攻坚、保障兜底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途径。村里打算,今后将根据兜底保障对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村党支部书记王升动情地说,我们原隆村是幸运的,得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闽宁镇视察时,曾经来到我们原隆村。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照顾好困难群众,向他们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争取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全体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