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刺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鲜艳,凝重质朴,针法粗犷匀称。蒙古族自古以来家家妇女善绣。蒙古族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技艺高超的姐姐们还会各种高超的刺绣技巧,缝制衣帽靴子。
在大兴安岭南麓的科右中旗哈吐布其嘎查,新一代的绣娘们重拾蒙古族刺绣的传统,建起了“村民刺绣车间”,90多名原来的农妇拿起绣花针,打造出远近闻名的刺绣产业村。
科右中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2019年4月才正式脱贫。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专门举办刺绣培训班,组织绣娘们进课堂,与创意设计专业的院校师生交流,提高综合文化修养和设计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组织订单、设计图案、提供布料,为绣娘们的作品打开市场。
巴彦茫哈苏木计生办主任海棠深有感慨,她说,自从农妇们开始绣花,逐渐为家庭增加收入,很多家庭的婆媳关系缓和了,夫妻关系和谐了,绣娘们的辛勤劳动被家人看在眼里,家人们主动为她们分担家务,她们也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优秀榜样。
天晓的故事——刺绣让我的生活不一样了
我叫天晓,这是蒙古名字,我是蒙族,今年40岁。我从2016年才开始学习刺绣,以前就是干农活、当家庭主妇。
当我第一次拿到刺绣赚来的两百多元钱的时候,非常兴奋,原来我也可以赚钱!我迷上了刺绣,没日没夜地绣,很快就成为一级绣娘,也就是最好的绣娘。
手上这一块布绣完我能拿到400块,不赶工的话要绣一周。去年我挣到了五万多。赚钱了,生活变化太大了,我在家里说话管用了!家庭生活现在比以前更甜蜜了。以前衣服碰到喜欢的不敢随便买,现在不一样了,想买就买了。
图案和布都是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记者注)那边提供的,花草,鸟,牛羊,风景,都可以绣。我太喜欢刺绣了,刺绣让我的生活不一样了。
性格爽朗的蒙古姑娘天晓。摄影/胡晓生
陈满良的故事——把蒙古族刺绣手艺传承下去
我是村里的贫困户,年纪大了没法种地。有了这个刺绣车间之后,我被请来当老师,教大家学习蒙古刺绣。一天补助100元。
教师陈满良(站立者)在指导绣娘们刺绣。摄影/胡晓生
我喜欢教大家学习刺绣,我自己也喜欢,特别是绣花卉。从小我是跟着奶奶学的,这都是老手艺了,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间断了一些年,现在大家又开始学习了。
花卉绣品
之前种地,是靠老天吃饭,收入没有保证。现在我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年还有两万多的收入。我带着100多嘎查的妇女们在学,指导她们。我也因此也脱了贫。
花卉绣品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把这个传统手艺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