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畲族山乡梦

2020年07月22日 13:35:28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狄英娜 刘唯达

  云雾缭绕之间,幽林秘境深处,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畲族。

  在浙江采访的第四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桐庐县的莪山畲族乡。莪山畲族乡是浙江省18个畲族乡镇之一,是杭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驱车来到海拔500米的新丰民族村戴家山自然村,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身着畲族服装头戴银饰的畲族姑娘一边跳着民族舞,一边献上畲族彩带,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庞;远处山上的农房、民宿、景观标志都充分体现着畲族元素,畲族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传承弘扬……

图为畲族民族舞 刘唯达拍摄

  谁能想象,30多年前,这里还是贫穷闭塞的小山村;30多年后,这里成了备受游客追捧的“诗与远方”。

  戴家山村“化茧成蝶”的密码是什么?让我们从一名共产党员和一户村民的故事中,感受变化、寻找答案。

  一名共产党员和她的初心

  周媛玉,桐庐县政协的一名党员干部。13年前,周媛玉第一次来到对口帮扶联系点莪山畲族乡。谁成想,这一帮就是13年。

  “以前的戴家山村,由于交通不便,就业难,上学难,脱贫难,年轻人逐渐走出村子,移居山下,村里房屋空置、老人空巢、产业空乏,畲族文化淡化,村庄逐步‘空心化’。”周媛玉介绍说:“村民走了,留存畲族夯土老宅30余幢,空置率50%以上;年轻人走了,民族文化无人继承,万亩竹林也因缺少劳动力而荒废”。

 

刘唯达拍摄

  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成为周媛玉和村干部们的心头大事。

  “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成为村集体的第一个抓手。利用服务社这个平台,村集体统筹做好村域资源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做好资源招商、开发和产业发展工作。对戴家山30余幢老房子进行统一登记、收储、修缮、流转和招商,盘活闲置资源。

  在周媛玉等党员干部的介绍下,戴家山引进了高端民宿,村服务社以集体土地、管理用房、土地等资源折价入股,占股21%,成为最大股东,走出了租金保底、薪金创收、股金分红“三金模式”,村民既做“房东”,又做“股东”。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19年,戴家山村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旅游收入1590余万元,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6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苦到甜的华丽转变。

图为戴家山民宿 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周媛玉,经常拿着一把扇子在村子里转悠,遇到问题就帮着解决。不论走到哪里,她都想着宣传这个畲族村落,讲解畲族文化。13年,她也从一名“政协干部”变成了村民们口中敬爱的“老大姐”,这让她高兴万分。

  一个村民和全家的幸福

  姚勇生的父辈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戴家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3岁那年,姚勇生和他的两个哥哥走出家门,来到县城,从“帮厨”到“大厨”,在异乡打拼了二十多年。

图为村民姚勇生祖屋的旧貌 姚勇生提供

  2017年,40岁的姚勇生在回村祭扫时,看到了村子的变化:游客变多了,村子“活”起来了。他欣喜地将这种变化告诉了两个哥哥,三兄弟一合计,决定将父亲留下的祖屋翻新改造,做成村里的高端民宿。

  说干就干。然而,掌勺半辈子的姚勇生没有一点经验。他走村串巷,找村干部学习经验,还到安吉、临安等地考察学习。

  “当时去考察民宿,白天看完了,晚上也舍不得住一晚近1000元的民宿,就跑到小旅馆凑合着住。”姚勇生回忆着。“小时候,每天去上学要翻山越岭步行一个多小时,放学再走回来,什么苦没吃过。这根本不算什么。”

  不怕吃苦的姚勇生,贷款凑齐了17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把祖屋翻修一新,共改造出11个房间,“云层之上”高端民宿正式开业。“周末生意好的时候,客都是满的,根本订不到房”,村支书雷国良说道。

村民姚勇生和他的妻子江顺娟 狄英娜拍摄

  是什么吸引着游客的到来?是诗与远方,是爱和乡愁,更是老家的味道。姚勇生和他的妻子,在经营这一方民宿中,感受着生活的变化,守护着家的味道。

  百年畲乡 凤凰高飞

  在畲族古老的传说中,凤凰是畲族的祖先。畲族妇女至今喜欢扎“凤凰髻”,服饰为“凤凰装”,婚礼中取“凤凰蛋”,厅堂中贴“凤凰到此”的横批……

  随着近年来莪山畲族乡的发展,富起来的畲族人以经济发展为统领,将美丽乡村、文化传承、民生保障建设作为重要方面,金凤凰开始展翅高飞。

大美莪山 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环境美、风景美的戴家山村,只是莪山畲族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莪山畲族乡坚持以景区的要求规划全乡,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庄,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统筹推进风情街区、美丽公路、风景田园、美丽庭院建设,“全域是景区、村村是景点、户户有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为了做强“畲乡文化”品牌,莪山畲族乡不仅“扮靓面貌”,还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2016年9月,有着浓郁民族风的“山哈文化馆”建设完工,畲语、畲歌、畲技艺、畲传统等文化民俗在现代生活中“活起来”“动起来”,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的莪山,沿袭着“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保留着“竹竿舞”“大回拐棍”等富含畲族特色的武术、民歌和舞蹈,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

  “人均收入从1988年的760元提升到2019年的30268元”;

  “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和92.2%”;

  “各类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8.48%”;

  “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被中国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畲族第一乡’”……

  这是莪山畲族乡向群众交出的满意“答卷”。

畲族老人幸福洋溢的笑脸 蒋启明拍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我们始终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并肩,拼搏奋斗,必能同心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