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树村的干字广场 大梨树村供图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大梨树村,“全国时代楷模”毛丰美的家乡,几乎每位到访者都会来到位于万亩花果山山顶的干字广场,那里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碑”,“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位党的领导人关于“干”字的警句,树立在“干字碑”的周围,激励着大梨树人一代代干下去,讲述着大梨树人“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
这个享誉全国的文明村、富裕村、中国美丽乡村,已经实现了老书记毛丰美最初的心愿——“让大梨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正在通过二次创业奔向他们的新目标——“让大梨树人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大梨树村两次创业的历程诉说着一个简单不过朴实无华的道理,这也正是“干字碑”广场要告诉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小康是干出来。
让大梨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车子从大梨树村影视城前的广场出发,一点点盘山而上,两侧满眼的绿色,让人感受着这里的勃勃生机。
万亩花果山郁郁葱葱 摄影/郭玲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梨树村的万亩花果山,这里栽植着桃、梨、李子、苹果、杏等100多万株果树,葡萄城里还栽植了葡萄、大樱桃、蓝莓。每年4、5月间,百万株果花竞相开放,可以在山间尽情拍照,到了秋季,就可以来采摘应季水果。”随车的导游向我们介绍着这片占地2.6万亩、全国最大的村集体果园,她将我们的行程称为“重走老书记的创业路”。
30年前,万亩花果山还是一片荒山秃岭。1989年至1998年,毛丰美带领大梨树村村民开发荒山修造梯田,整整干了10年,踏平20多座山头,修整梯田1万多亩,栽种100多万株果树。
“大梨树精神就是干,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毛丰美如此定义干字精神。
大梨树村自然概貌是“八山半水一分田”,拥有山地54000亩,土地7400亩,山的比重最大,但却是荒山。毛丰美清醒认识到,“大头在哪儿?我们的希望就在哪儿。我们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
10年苦干彻底改变了大梨树村的面貌,万亩花果山更为大梨树的百姓栽下了致富的希望。然而,大梨树村的创业路上,不仅仅只有苦干。
由于地少、资源匮乏,改革开放前,大梨树村是个“三靠村”: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村干部工资靠社员交,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转变山村命运的关头,公社领导把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毛丰美推上了历史前台。从1980年起,他历任大梨树村生产大队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党委书记,村实业总公司总经理。上任之初,毛丰美就表示:大队干部的工资自己解决,再也不用社员负担,他同时承诺,让大梨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为了这个承诺,毛丰美带领村干部外出捣腾小米、土豆,迈出了大梨树村创业的第一步。紧接着,他又带着村民在城里建宾馆、开市场、办企业,用10年时间持续治山治水,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硕果累累的万亩果园,破旧不堪的村子变成中国美丽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是大梨树村致富的基础,也是始终坚持的宗旨。截至2014年底,村社会总资产达到4亿多元,村集体年收入2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0300元。富裕起来的大梨树人住有所居、业有所就、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大梨树村的毛丰美纪念馆 摄影/郭玲
因为积劳成疾,患上重病,老书记毛丰美的生命定格在了65岁。村里的毛丰美纪念馆中有一张照片,留下了他去世前的画面——面庞黑瘦,坐着轮椅。“2014年9月13日, 也就是老书记去世前的13天,不能走路,他坐着轮椅也要到花果山和新建的村史馆去转一转、看一看,还不时叮嘱身边工作人员,要做好山路的改造、鲜花观赏带的种植、停车场的使用,以及景区的长远规划。我们的老书记就是累死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放不下村里的工作。”
让大梨树人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大梨树影视城夜景 摄影/郭玲
每到周末晚上,大梨树村的影视城都特别热闹,村里的文化艺术团会在这里演出,观众中个除了大梨树的村民,不少都是外地来的游客,有的来自凤城城区,也有的来自丹东、沈阳等周边城市甚至更远的地方。这座仿制清末民国初期城镇样貌而建的影视城是大梨树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景点,《毛丰美》《小姨多鹤》《女人一辈子》《闯关东前传》等热播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过去,我们村没有任何资源优势,要发展乡村旅游人们想都不敢想。老书记带着我们凭着‘没有景,咱们就整出景来’的信念,硬是建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多年来,我们村相继推出生态农业观光游、万亩果园采摘游、药王谷养生保健游、影视城里穿越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定向运动健身游、红色励志游等项目,乡村旅游内涵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不仅是大梨树的一个支柱产业,更是一张靓丽名片。”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副总于丽介绍道。
王淑兰和她的酒坊 摄影/郭玲
越来越红火的乡村旅游也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村里小运河边的酒坊里,年逾七旬的酒坊主人王淑兰见证了大梨树几十年的变迁,也见证了村里旅游产业的发展,她在景区租了房子,办起酒坊,售卖自家酿造的纯粮酒,生意非常不错。
不远处的老车家旅馆前,众多当地特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老板车世利坦言,他最开始只是一个烧烤店老板,后来大梨树游客多了起来,他就把自家住房改造成客房,如今旅馆一共有13间客房,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算上卖特产,一年下来能赚个二十来万。”
造果园、开宾馆、办企业、搞旅游,大梨树人用几十年的奋斗,走出了一条农工商旅一体化的特色发展道路,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让大梨树人过上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这是大梨树人的新目标。提出这一目标的,是大梨树村现任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正新。
毛正新接受采访 摄影/郭玲
1977年出生的毛正新是老书记毛丰美的儿子。在父亲的劝说下,他放弃了城市中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接过了带领大梨树村发展的接力棒。
创业难,守业更难,再发展则是难上加难。如何让承诺变为现实,让大梨树持续焕发生机活力?毛正新带领着大梨树人开始了“二次创业”。
“如果说父辈的一次创业注重的是苦干实干,那么我们的二次创业更要注重巧干,也就是讲科学、思路清。”毛正新如此形容两次创业的不同。
为了走好二次创业之路,村里特别请来了清华大学规划研究院做长远规划,并确定了一产求“新”、二产做“深”、三产提“质”,打造以旅游为核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
投资6000万元建立的“七彩田园”是田园综合体的典型代表,也是大梨树村二次创业的主要项目,不仅填补了大梨树冬季旅游的空白,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运营效益,述说着大梨树“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东北发展旅游有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年中有半年闲,我们建了这个七彩田园,游客一年四季可以在这里看到热带水果花卉和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它是一个能常年开放的旅游产品,拉长了我们的旅游链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发展旅游的瓶颈。”指着七彩田园中热带花卉水果,大梨树村团委书记隋丽红说道。
大梨树村发展中另一个特点是,第二产业发展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质量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9年底,生态环境部命名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大梨树村榜上有名,也成为辽宁地区的首个入选者。“人家依靠的是天然的绿水青山,我们却是‘无中生有’创造出的绿水青山。每个大梨树人都知道这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所以更要好好珍惜。”毛正新很看重这一点,也坚信大梨树的绿水青山可以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好山好水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游客的增多,也有很多城里人选择来这安居,10年前,大梨树的房价是1000元/平方米,现在已经涨到近4000元/平方米。
二次创业持续推动大梨树村新一轮富民强村的进程。2019年底,村子实现社会总产值突破16亿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6亿元,村集体纯收入2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2000元。
每当毛正新感到困惑或遇到难题时,都会独自到干字广场和村史馆走一走、看一看。他说:“看看父辈创业时的艰辛,他们是怎么干过来的,就会觉得,我们现在遇到这点儿困难,跟他们比都不算什么。”
当记者问毛正新二次创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
他说:“还是得干,不干,永远没有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