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去年今天,总书记给青海来信了

2020年08月19日 14:05:26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求是记者 刘名美 乔雪

  去年的今天,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青海。

  在西宁,大通县边麻沟村,我们看到了一本《护林员巡山记录本》。49岁的高生寿一笔一划地记录下自己每天七八个小时的巡山日记。

高生寿的护林员巡山记录本 求是记者 乔雪/摄

  他写道:“2020年1月5日,阴,有人在森林里完(玩),护林员教(叫)他回家。”

  “2020年1月15日,阴,一天上班有责任。”

  “2020年2月16日,晴,疫情期间,我客进(恪尽)职守,不单(离)开工作岗位。”

  “2020年4月14日,晴,有人在森林中干(赶)牛吸烟,(我)说他不吸烟。”

护林员日记 求是记者 乔雪/摄

  这是一个普通护林员的小故事;也是一面小镜子,折射出青海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大画面。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东至沟村 求是记者 刘名美/摄

  我国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成果。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拉开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序幕。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长江的1.8%、黄河的49%、澜沧江的17%、黑河的45.1%的水流,都是从青海流出的。2016年3月,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视察时强调,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

  作为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挂牌运营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9年,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上世纪60年代消失的千湖竞流景观再现三江源头。

  图为黄河北源的发源地——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供图

  水生万物,这里,是生命摇篮。如今,三江源的雪豹、普氏原羚、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水鸟在青海湖自由翱翔 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摄

  2019年6月,青海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同年8月19日,共同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办好论坛、建好国家公园指明了方向。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评价里。这里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生态保护是全国一盘棋。从自身说,青海的生态保护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大局说,青海的生态保护,尤其是对三江源的保护,又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这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总书记讲过,“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在青海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落地开花的生动实践,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画卷的一个缩影。

  听高生寿讲述着护林的故事,眼前有青山绿水,远望是蓝天雪山,江山如此多娇,大美青海叫人如何不更爱这个美丽中国!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