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青藏高原东北部朔北乡,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这里有许多网红山沟沟,每至盛夏,游人如织。人们徜徉在绿水青山、绚丽花海之中,采摘、烧烤,领略农家趣味,沉醉不知归路。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东至沟村 求是记者 乔雪/摄
边麻沟,因漫山遍野的边麻花而得名。这里山大沟深,是朔北乡窎沟片区最远最深的一个村子,气候高寒,多霜冻、冰雹、干旱,曾经长期陷入“偏穷乱”的困境。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可是,一个穷山沟,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呢?
边麻沟,有山有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边麻沟启动了旅游扶贫项目,2017年,东西部协作扶贫又带来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好思路。与大通县结对子的南京市雨花台区,联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专家团队,为窎沟片区量体裁衣,梳理出“一核一带三组团”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即一个乡村旅游核心景区,一条产业聚集发展带,旅游综合服务、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文化体验三大特色乡村组团。片区内10个村,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点。
边麻沟村,正好位于乡村旅游核心景区。边麻沟从此不仅盛开边麻花,还拥有了3000多亩的“花海”,这里,云杉、杨柳、丁香、榆叶梅、红刺玫郁郁葱葱,薰衣草、牵牛花、波斯菊……万紫千红,心形拱门、风车长廊、亭台楼阁颇具匠心。这里,群山环抱,昔日贫穷闭塞的小山村破茧成蝶。置身于边麻沟花海景区,远眺是连绵的青山、大朵大朵仿佛触手可及的绵密白云,周身是森森树木、茂密绿草、斑斓花卉,漫步其中,时常会让人忘记今夕是何地。
边麻沟花海 求是记者 乔雪/摄
就住在花海景区旁的高生寿一家,不但每天可以尽享山间芳菲,而且还借着花海旅游奔向了欣欣向荣的小康生活。2015年,高家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年迈,三个孩子上学,靠着高生寿一个人打零工维持生计。花海项目启动后,他以32400元的扶贫资金入股,后来又靠着分红和政策支持开起了农家院。2019年,高生寿一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2000元,高家甩掉了穷帽子,带上了新花环。
记者在采访高生寿 求是记者 乔雪/摄
和边麻沟一样,被规划为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核心景区的,还有一个东至沟。过去,村民面朝土地背朝天,靠天吃饭,但是高原土地贫瘠、气候寒冷,辛苦种植的甘蓝等作物等不到丰收就被冻坏,只能默默躺在地里。东至沟成了有名的穷沟沟,外乡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小伙子也娶不上媳妇。
2017年,东至沟规划建成了度假木屋群,21座独栋小屋错落在青山间、溪水畔。“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这里休闲度假,近有箐箐绿草为伴,远有皑皑雪山相守,尽享大自然的闲适、静谧。
东至沟的休闲木屋 求是记者 乔雪/摄
休闲木屋自助游运营收益按5:3:2分配,即50%用于巩固和发展产业园建设,30%壮大窎沟片区集体经济,20%分配给贫困户增收。如今的东至沟,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益,43名周边村民在东至沟村休闲木屋解决了就业问题,6名贫困户经营木屋农家乐脱贫致富。24岁的乔玉康,原本在大通县城打工,现在回到老家东至沟,村合作社经营的休闲木屋作服务员。“还是现在的工作好,比原来的轻松,收入也更高。”乔玉康有些羞赧,笑得腼腆。奋斗出来的新东至沟村,旧貌换新颜,早已由原来留不住人的穷山沟,变成了大家都想回来的新家园。
乔玉康在帮忙做饭 求是记者 刘名美/摄
“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20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逐步扭转,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指出,“在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边麻沟、东至沟、郑家沟、白崖沟……青藏高原的这一个个山沟沟,正是在南京雨花台区、江宁区等东部地区的对口帮扶下,找准乡村旅游和产业扶贫的结合点,以精卫之志补短板、填贫壑,通过自身的勤劳奋斗,从“黄沙碛里本无春”的荒凉山坳,摇身变为“山花流水窅然去”的人间密境。
卧醉瑶池花海,纵享琼林之美。旅游小火车鸣响汽笛满载孩子的笑语,高山滑索、滑草场传来的欢歌,谁人不会爱上这“醉”美青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