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位于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的鸦窝村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村民们吃完晚饭,陆续走出家门散步。村委会广场上,上百名观众津津有味地摇着蒲扇看庐剧,孩童们嬉笑打闹,一派幸福和谐的光景。
刘学文老人在鸦窝村村委员广场为群众唱庐剧 求是记者 王寅 摄
“伟大精神放光芒,改革开放经济长,乡村振兴实在好啊,领导人民奔小康......”唱庐剧的老人叫刘学文,今年75岁,是一位盲人。“村干部给我读了一些资料,我研究后,就编了这么一段词,后来背熟了,加上大鼓一敲一唱,居然很受大家喜欢”,“每次赶集的时候,我就来唱唱,宣传党的政策、好人好事”。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鸦窝村有留守老人近300人。由于儿女们不在身边,老人们时常会感到孤独。为了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鸦窝村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抓手,积极鼓励刘学文为大家唱新编庐剧。“庐剧是传统戏,大家爱听。搞其他东西,老人们不一定感兴趣。唱词也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否则老人们听不明白。”鸦窝村党总支书记陈军告诉记者。
群众在认真听刘学文唱庐剧 求是记者 王寅 摄
除了鼓励刘学文唱庐剧,鸦窝村还不断强化文化软硬件建设,先后建成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民大舞台、乡村记忆馆、移民老人食堂、农民电影院。针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识字少看书难,村级文化管理员伍健每周五晚开展一次“小伍说书”,讲述当地好人故事、名人故事、民间传说、保健知识、童话故事,寓教于乐,带动引导群众向美向善。
鸦窝村村委会广场的移风易俗图展标牌 求是记者 王寅 摄
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把干部群众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大家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现在村里邻里关系十分和谐,封建迷信活动越来越没有市场。实践证明,既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也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是人民群众所向往、所需要的小康生活。
“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标注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吹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再出发的号角。“我现在最开心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广场上敲大鼓唱我自编的庐剧,宣传党的好政策。听的人越多,我唱得越有劲。”刘学文笑呵呵地说着,幸福洋溢在他的脸上。
采写:王寅 求是杂志社记者; 刘建华 小康杂志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