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梨树县:黑土地上绿色路

2020年09月01日 20:59:51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杨绍华 鄂璠

  7月22日下午,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内,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这里,长势喜人的玉米一望无边、绿浪滚滚,十来架无人机进行着喷洒作业。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走进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 视频来源:央视影音

  这是5年间习总书记第三次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走进了全国粮食生产五强县之一、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

  作为我国最为宝贵的耕地资源,黑土地可谓是“耕地里的大熊猫”。然而,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原因,导致黑土区耕地出现长期透支,肥沃的黑土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薄”、越来越“硬”。

  农业大县梨树也面临这个难题。如何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梨树模式”呼之即出。

  何为“梨树模式”?副县长闫鹤介绍,就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包括收获与秸秆覆盖、土壤疏松、免耕播种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已在梨树县扎根科研10多年。7月22日下午,他向总书记详细介绍了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我们想了个办法,把玉米秸秆还田,就像给黑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不仅可以防止风蚀水蚀,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秆腐烂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土质松软,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还能抗倒伏。”

  “这个模式总结推广了吗?”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问。

  “梨树县已经推广了200万亩,全省推广了1800万亩,计划推广到4000万亩。”李保国自豪地答道。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据了解,按照地理位置和主要土壤类型,梨树县各地更是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梨树模式”:东南部的半山区主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模式;中部的平原黑土区主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并辅以玉米秸秆条带旋耕还田模式;西北部的风沙盐碱土地主推以保水为目的秸秆覆盖还田模式和条带旋耕还田模式。

  2007年梨树县在高加村的一块试验田上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在这块试验田里,科研人员围绕玉米秸秆全覆盖,逐步探索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耕作技术体系,即“梨树模式”,图为试验田中长势喜人的玉米。(中共四平市委宣传部供图)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近年来,围绕着保护性耕作,梨树县进行了一系列强化农业技术的探索: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试验站、建设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创建科技小院、建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业机械化。

  成立于2011年的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拥有大型农机具54台套,是一家集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图为卢伟合作社的农机仓库。(中共四平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次吉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位于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的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院内,一排现代化的农机具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这是玉米联合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剥皮、收集装车;这是植保机,是用来除草、田间防虫的;这台是打包机,最大优点是可以一次性捡拾秸秆……”合作社理事长卢伟逐一介绍,如数家珍。

  卢伟合作社现有成员176户,辐射带动600户,经营面积达到690公顷。2016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示范社,图为卢伟合作社内部陈设。(中共四平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一家集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达到690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6%。“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收益大幅增加,劳动强度却大幅降低。”卢伟告诉记者。

  今年59岁的村民刘淑梅是该合作社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几年前她带地入社,实现了一举多得:家里的地不用伺候了,9亩地再加分红就年赚1万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家里盖了两栋大棚加一栋暖窖,每到收成时,订单收入就有6万块;此外,她还能利用空余时间去合作社或镇上打打小时工,一年下来可以多赚个三五千块钱。

  事实上,刘淑梅的故事和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缩影。自1999年,梨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孕育而生了。截止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418个,家庭农场938个。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人,在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的同时,也在走向小康生活的路上大踏步前进着。

  采写:杨绍华 求是杂志社记者;鄂璠 小康杂志社记者

 

标签 - 梨树县,黑土地,保护
网站编辑 - 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