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多次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走向深入,“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应运而生。中子散射就像“探针”,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此外,锂电池、可燃冰、磁性材料的研究,以及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原位研究等,都可以使用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不使用核燃料,热功率低,环境友好,成为了国际上先进中子散射源的发展趋势。
图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加速器
在距离香港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广东东莞,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里,坐落着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也是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2011年10月20日,总投资23亿元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终于在广东东莞奠基。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考察工作。2017年秋天,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2018年8月23日,经过十余年的筹备和六年半的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这项“国之重器”使得我国成为继英国、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型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且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将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散裂中子源亦将成为广东省正在建设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单元。
图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俯瞰图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我国在相关基础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团队,促进我国科技、工业和国防等方面技术的大力发展,至2030年,带领我国中子散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科学界全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散裂中子源启动运行后,大科学装置的综合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散裂中子源支撑的学科研究和应用领域众多,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与大型光源互补,却发挥着其无法取代作用的新一代科学研究和先进材料研发的主流大科学装置。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就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出规划要求。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的成功建设为香港和澳门地区诸多学科的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大发展机遇。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主要领导先后访问了散裂中子源,讨论合作。香港城市大学与散裂中子源和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建设多物理谱仪。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还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共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并于2020年1月15日正式揭牌,实验室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科研平台。
图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17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周边建设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构想。从世界范围来看,同步辐射光源和散裂中子源是两个具有互补作用的大科学装置,两者建设在一处,能够更好地满足物质结构、材料性质、生命科学等各方面科研需求,更好地开展世界前沿科技研究。已建成的散裂中子源和规划建设中的南方先进光源,将形成多种研究手段互补的大科学装置集群,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写:黎海华 侯亚景
审核: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