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纪录片《绝笔》节目在央视播出后,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女士第一时间联系到本集导演宋欣桐,惊喜地说,在节目中竟然看到了连家人都从没看到过的《囚歌》版本,内心十分激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6集纪录片《绝笔》14位革命人物宣传海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绝笔》是由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团队推出的6集专题纪录片。全片以“英烈绝笔”为核心,深度挖掘了十余位共产党员的临终绝笔,重温了这些绝笔背后的感人故事。节目播出后,赢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电视端首播重播观众人数达1.55亿次,央视频播放量204.8万,抖音、快手总播放量4849.5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1.4亿,并登上微博热搜榜。
寻找烈士绝笔:一次精神的探寻
寻找叶挺当年在狱中墙壁上写下的那首著名的《囚歌》,是《绝笔》栏目组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从各方面得到的都是当年由叶挺夫人李秀文带出狱的版本。栏目组联系到中央档案馆,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
就在制作即将接近尾声时,终于在中央档案馆找到了叶挺写在狱中墙上的《囚歌》版本并呈现在节目中。
为了呈现“绝笔”背后的故事,栏目组怀着崇敬的心情,分赴天津、山西、四川、重庆、湖南多地,采访烈士后代,深入故居、纪念馆、档案馆,拍摄到大量珍贵史料,许多内容是首次呈现。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寻找绝笔的过程,就是一次精神的探寻。
片中展现的叶挺将军写在监狱墙壁上的《囚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车耀先烈士的绝笔《先说几句》,其实是一本未完成的自传。网上虽然有《先说几句》的文字版和图片,但是栏目组并没有找到原件的信息。编导张照晨说,经过多方查询,他们在2019年四川博物院发布的一条微博中找到了线索,这本自传的确珍藏于四川博物院。节目播出后,四川博物院的管理员说,这是车耀先的自传原件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当吉鸿昌烈士外孙女郑吉安讲述外祖父的绝笔,哽咽着回顾外祖父就义时的场景,说到外祖母看到遗体难过得晕过去,编导钱希茜的眼眶也湿润了。采访结束后,郑吉安女士拿出了一个复制的瓷碗,上面写着“当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当年吉鸿昌将军的父亲临终时对他的教诲,吉将军把这句话刻到瓷碗上,一直随身携带,永志不忘。
在四川成都,编导张照晨采访了车耀先的外孙李少谦教授。从李少谦口中得知,他们一家人都深受车耀先烈士的影响,一生以“谦、俭、劳”为家训。不负车耀先的希望,车家后人不止做到了“健全之国民”,而且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车耀先的二女儿车毅英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建国后在四川省妇联工作,一生为人民服务;她的儿子,车耀先的外孙李少谦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一生教书育人。他们让人真切看到车耀先烈士的精神在下一代身上的延续。
“能了解、讲述叶挺将军的故事,是我的幸运。”编导宋欣桐说,我在节目中着重描写他入狱前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深深被他的精神折服。
年轻的创作团队与烈士的“隔空对话”
“小学的时候读过《红岩》,很熟悉教‘小萝卜头’语文算术武术俄语的黄将军,他不仅是驰骋沙场的爱国斗士,也是可亲可敬的黄伯伯。”编导吕昕彤说。制作节目的过程,他仿佛是在和主人公进行隔空对话,透过黄显声将军荡气回肠的人生经历、向死而生的决绝选择,被他不屈不弃、奋勇抗争的勇气、坚定的革命信仰深深感动。
在聆听烈士后代的讲述中,在全身心制作节目的过程中,革命志士大无畏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支编导队伍,给了大家精神上的力量和鼓舞。据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主任李欣雁介绍,《绝笔》项目的12名导演,平均年龄29岁,有9名是90后。经验丰富的老导演,积极发扬《国家记忆》栏目“老带新、传帮带”的传统,手把手指导90后年轻导演。
编导姚方静说:续范亭这位爱国将领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写给毛主席的是一份入党申请书。续范亭将军这种毕生追求真理,追求共产党的精神,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编导王一如收到钟奇烈士之子钟晓岚发来的父母结婚照后,被照片里二人脸上幸福的微笑深深感动了。一位刚刚新婚四个月的丈夫,毅然投身革命事业,虽然心中有无限的不舍与惦念,但他仍选择为心中的那份信仰而生,舍小家,为大家。“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寄托,有了前行的方向。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心中的那份信仰始终不能少。”
高君宇是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也是北方党组织的早期负责人,在山西创建了党团组织。编导安佰奇说,高君宇是通过不同的救国思路和不同的思想比较,才认定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在给石评梅的信中,他写道,“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这份信仰让他为之奋斗一生。
“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编导夏铭辰聚焦夏明翰烈士入狱后给家人写下的三封遗书。遗书句句动情、字字明志,让编导深受革命精神的洗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个主义是什么呢?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陈觉、赵云霄两位烈士,是千千万万普通革命者中的一员,没有高位,没有名气。他们被捕后,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老父亲倾尽家产全力的解救,都不能让两位年轻人放弃心中坚守的革命信仰。编导南姝雁说,陈觉、赵云霄坚定地选择了用死亡的休止符来成就人生的新高度,用生命的短暂来换取精神的永恒。
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李志强的54封家书充满深情,但最后一封家书只有两页空白的信笺,这是夫妻诀别的约定。编导洪晨晨采访陈毅安、李志强的儿子陈晃明教授时,90岁的他回忆起父亲陈毅安时说的那句“我的父亲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是正确的,也是伟大的,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 让人心中顿起波涛,无限震颤。
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李志强的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蓝蒂裕烈士的儿子蓝耕荒告诉编导陶磊,自己长大后看到父亲写给自己的绝笔信,毅然参军。在随后的岁月中,在人生的许多重要关头,面临于公于私的抉择,蓝耕荒一直以这封绝笔信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为准则,守住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底线和初心。虽然与父亲早早离别,但是这封绝笔信让他们在精神上长久相伴。
陈然是经典红色小说《红岩》中《挺进报》的负责人成岗的原型。编导黄钰说,照片中的他总是挂着腼腆的笑,但是在面对国民党的屠刀时,他却毫无畏惧,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我的“自白”书》。这是革命烈士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蔑视与嘲讽,是共产党员面对酷刑岿然不动的铮铮傲骨。
经过栏目组的努力,一个个英雄形象从先烈的名字中鲜活了起来、站立了起来、走近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厚重信念和为国献身的勇气,使他们赤子情深的精神世界深深铭刻于我们的心中。节目播出后,网友真挚地写下观后感:“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我们怀念你们的泪”,“看完第一集就明白了这七十多年和平的来之不易”。“也许是承平日久,血和泪、耻与辱,早已如历史烟尘消散。而对信仰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的追捧,才是一个社会最健康的精神追求。它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舍命相随,将信念的力量嵌入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脉,引领着中华民族重新崛起。”
李欣雁说,栏目组承载着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些先烈,传播他们思想、价值观的责任。可以说这支队伍不仅是在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也在以自身行动践行着革命精神。节目聚焦“绝笔”诞生前后的革命往事,不仅是一次珍贵的历史回眸,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