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政协如何彰显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2021年全国政协工作有哪些突出亮点?政协工作如何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一起来看!
202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为有效防控疫情,本次新闻发布会沿用前两年做法,采用网络视频的形式举行,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分会场设在梅地亚中心。这是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摄
人民政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
中国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我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走出一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文化不断进步。
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的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政协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在民主协商中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协商形式和平台有效建言咨政,广泛凝聚共识。
全国政协设34个界别,涵盖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这样的界别特点和委员构成,能够有效保障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践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对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这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
2021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本次专题协商会采取联动协商形式,100余位全国、省、市、县级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贵州、云南分会场参会,28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在会议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近140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 全国政协供图 齐波/摄
2021年全国政协及其常委会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成效显著、亮点凸显
2021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政协及其常委会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促进“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重点认真履职尽责,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成效显著、亮点凸显,有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一年来,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奋进力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庆祝建党百年学习参观视察活动,突出政协特色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筹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深入开展谈心交流,委员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组织委员宣讲,举办委员讲堂,帮助各级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形成了具有政协特色、形式多样的凝聚共识、传播共识工作格局。
一年来,高质量建言咨政,更好服务发展大局。人民政协牢记责任使命,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入协商议政。围绕“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议题召开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议题进行专题协商,紧扣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主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全年举办重要协商活动25次,这25次协商活动都是围绕一些重大主题展开的。开展视察考察调研82项,立案提案5000多件,有效服务决策实施。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彰显。
一年来,创新推进工作,更加注重实效。创设专家协商会,围绕科技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等议题深度协商,应用型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民主监督为重要载体,促进重大方针政策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定5年民主监督工作计划,10个专门委员会从不同角度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持续跟踪、进行协商式监督,促进重大决策落地落实。开展灵活便利、务实高效的委员自主调研120余项。拓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报送渠道,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报送了一系列高质量政协信息。政协工作呈现出生动活跃、务实高效的良好局面。
全国政协机关注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政协读书活动有机融合,依托委员移动履职平台网上“全国政协书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建立了“中共党史学习”等12个主题读书群,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读书履职相促进的读书学史格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图为2021年4月20日,全国政协机关在北京举办以“学党史、悟思想、增党性”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线下读书交流活动。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 王达/摄
政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的精神,着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努力创新协商形式,提升政协协商民主效能,推进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政协工作这些年来不断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更加注重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提案不仅有数量,而且更加注重质量。建立了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提案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提案建议成果转化。
研究制定了协商议政质量的评价工作办法,各项协商议政活动更加注重质量和成效。创设专家协商会,组织专家委员和有关学者深层次研究重大战略性问题,应用型智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建立了民主监督长效机制,十个专门委员会各选定一个主题,连续五年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专项协商式监督,推进这项工作持续开展。
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不断丰富协商议政的形式,提高了效率。通过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可以跨时空、跨地区同外地的基层组织和委员进行协商,有时候到了田间地头。尤其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样的方法既丰富了形式,也提高了效率。
深化委员读书活动,读书和履职紧密融合,持续提高委员协商议政的能力。参与读书的委员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讨论越来越热烈。通过读书不仅增长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履职能力。
设立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围绕重大关切问题,请中央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回应问题,帮助委员学习了解有关情况,把握大政方针,更好地知情问政。这样的情况通报会是互动的,委员们在会上提出很多问题,把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意见建议向有关部门提出和反映。在这样的活动中,也有助于委员更好地向社会来开展宣传解读、增进共识。
政协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协商议政的质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很多都转化为政策举措,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比如经济委员会这些年来围绕着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开展调研和协商议政。
2020年走访了130多家企业,梳理了115个问题,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国务院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建立了工作台账,请30多个部门围绕这115个问题逐项提出工作措施,对推进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2021年围绕开展民主监督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个主题,通过自主调研、集体调研,还委托7个省区市政协组织和委员帮助一起调研,涉及1700多家企业。同时通过全国工商联开展问卷调查,涉及数万家企业,了解他们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意见建议,形成了很好的报告,引起国务院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
今年1月份,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委员们一起商量梳理,研究如何推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各个专门委员会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策划:梁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