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2-06-28 09:43:05

  2022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1场,介绍新时代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

  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要立足国内端牢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

  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

  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第二,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一是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

  二是脱贫地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每个脱贫县都打造了2—3个特色鲜明、带动面广的主导产业,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三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出台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继续倾斜支持,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第三,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有3个数字很有代表性。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一批现代化灌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加快改变。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了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白羽肉鸡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第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第五,农村改革全面深化,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

  把深化改革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一是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实施,建立起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重大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成熟定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成果。

  三是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策划:梁佩韵 审核:李艳玲)

标签 -
网站编辑 - 徐辉冠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8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