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3-01-27 23:17:29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对国际传播规律的研究,全面推进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更多传播精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2023年第2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署名文章《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章指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1年,中国日报推出全球“Z世代”交流平台长视频节目《少年会客厅》,受到国内外青少年广泛关注。图为2022年7月30日该节目第二季第2期《Z世代探源中华文明》,邀请中国和美、法等国青少年一同探访河南博物院,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和博大精深。 中国日报社供图

  用好全媒体手段,让中华文明故事“活起来”

  持续落实好“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在海外受众可理解、易接受的多元呈现方式和渠道上下功夫。中国日报以推动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聚合全社全球化多语种优势,强化报网端微全媒体传播,用好《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报》、中国日报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等媒体,推出更多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化精深的精品。创新栏目平台,用好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墙(Instagram)、抖音国际版(TikTok)等集聚海外受众的载体,通过“画时代”工作室、新时代大讲堂、美术学院国传联盟等平台,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

  强化技术赋能,让中华文明故事“炫起来”

  认真落实“用得好是真本事”要求,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快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把“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2022年以来,中国日报强化“文化+技术”赋能战略,加强探“元”工作室建设,依托虚拟数字员工、数字文创产品等项目,利用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以及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着力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文明传播体系。把握受众思维,突出沉浸式体验,推出更多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考古中国”、“文博中国”等数字场景的国际传播精品,让中华文明更加可触可感。

  发挥青少年作用,让中华文明故事“火起来”

  适应新趋势新变化,在努力全面覆盖西方政商学界主流人群、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同时,用好面向全球青少年传播的成功经验,打造文化传播未来工程。中国日报建强“Z世代”工作室,不断完善“一带一路”青少年英语演讲比赛、“中国让我没想到”、“少年会客厅”栏目等平台,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让国潮国风成为“Z世代”新时尚。牵头建设“Z世代”研究中心,筹建“一带一路”语言教育组织联盟,推动构建全球“Z世代”成长共同体,丰富拓展青少年国际交流的文化内涵,把“小活动”办出“大意蕴”,让“有意思”支撑“有意义”,让“大流量”壮大“正能量”。

  锻造高素质队伍,让中华文明故事“传起来”

  练好“内功”,不断夯实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队伍,同时深化媒体与高校各领域合作,加强传播规律研究,建强国际传播后备军。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让人人都成为中华文明故事的讲述者,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文化大合唱格局。中国日报注重用好“外嘴”,以“新时代斯诺工作室”为抓手,充分发挥外籍员工队伍的特殊作用;坚持“洋为中用”,推进“中国观察”智库建设,努力发展一支对华友好、“能言善传”的海外专家、网红大V队伍,做好“洋眼看中国”、“魔力中国”、“开箱中国”、“大美中国”等项目;借力高层次专家、国内高端智库和熟谙国际文化市场走向的战略型人才,发挥学术共同体、智库、媒体的协同作用,提升中华文明对外传播效能。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用心用情、润物无声,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讲好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及其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署名文章《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策划:旷思思 审核:李艳玲)

标签 -
网站编辑 - 徐辉冠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