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4-04-09 11:33:57

  “人民”二字,重若千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团结带领人民谱写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美华章。

  2022年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览紧扣“奋进新时代”这一主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为主线,聚焦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图为中央展区中的笑脸墙。 刘新武/摄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人民”二字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无论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还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风范,无论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还是“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的使命担当,无不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贯穿着科学理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映照出百年大党始终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

  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不断造福人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的新需求新期待,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求全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坚持牢牢植根人民,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求党员干部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24年第7期《求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文章《坚持人民至上 创造历史伟业》

  (策划:何雯雯)

标签 - 人民,群众路线
网站编辑 - 汤宝兰 张盼 审核 - 李达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