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很有看头”的六朝博物馆

来源:求是网 作者:记者 周昭成 2024-04-28 08:41:17

  “六朝古都”南京,砖瓦上刻着历史,街巷里流淌着时光。

  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在听取来自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宋燕代表讲述六朝博物馆的建设故事后,亲切地说,“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

六朝博物馆外景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六朝博物馆,触摸历史脉动,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与鲜活。

  一场“意外”的发现

  很多人说,六朝博物馆的建设,纯属“意外”。

  公元3至6世纪,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定都南京。始名建业,后更名建康。六朝石头城,宫室壮丽、人烟稠密,手工业、商业高度发达,是一座闻名于世的东方国际大都会。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诃罗陁国使臣来到建康,在国书中如此赞叹:“城郭庄严,清净无秽,四衢交通,广博平坦。台殿罗列,状若众山,庄严微妙,犹如天宫。”

六朝排水设施遗址

  说到南京这个城市,“六朝古都”好像是它的一个固定前缀,但“六朝古都”究竟是何气象,始终有一层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除了少数文史专家,甚至是很多南京人,都说不清楚。

  时光回溯到2007年,南京原汉府街车站地块开发之前,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队进驻勘探。在工地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众多重要遗迹和遗物,特别是一处六朝时期的夯土墙遗址。该遗址墙基宽约25米,夯土外侧包砖。这一段夯土墙的发现,在南京考古界可谓喜大普奔的消息。他们最想借此弄清楚的就是:六朝的台城在哪里?石头城在哪里?六朝都城的基本布局是怎么样?而这段夯土墙经考证,就是六朝台城的城墙。

  这一发现,引起了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经多次论证,决定调整原地块用途,并进行原址保护,而六朝博物馆也由此开始筹建。2014年8月,六朝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正是意外发现的这段城墙,给了所有参观者身临其境,回到历史现场的机会。如今,走进六朝博物馆,在负一楼就可以看到原汁原味呈现的建康宫城遗址,包括夯土城墙、包砖墙以及护城壕。这里也成了网友、游客眼中的南京“宝藏”游览处。

  “意外”的背后是“必然”。绵延赓续的建城史,为城市留下的每一份馈赠,都弥足珍贵。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早已刻进南京这座城市的血脉基因。其实,早在1999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先考古后建设”,2016年10月,南京市政府出台《南京市地下文物考古工作办法》,明确提出“先考古,后出让”等相关事宜。

  “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实现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双赢的局面。在南京,越来越多的重大考古遗址,“化身”为遍布城市的博物馆。据统计,南京现有备案博物馆77座,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15座,让公众有更多机会触摸历史、与先人“对话”。

  一扇“最美”的落地窗

  位于南京长江路上的六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遗址博物馆,也是频现社交平台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秋天,六朝博物馆三楼的一面落地窗,登上了热搜。网友惊叹,“一扇窗户装满了整个秋天”。只因在社交平台上,对这扇“最美”落地窗的“惊鸿一瞥”,很多人不远千里奔赴而来。

六朝博物馆“最美”落地窗

  站在这扇“最美”落地窗前抬眼望去,近看南京“总统府”黛瓦白墙枝影横斜,宛如一幅水墨画;远眺从新街口绵延至鼓楼一线,满目风光、气象万千,传统和现代,古典和繁华,尽收于窗前。“如果说博物馆是客厅,‘总统府’就是庭院,新街口、鼓楼则是大门外的风景。”六朝博物馆讲解员顾子淳说,六朝博物馆恰到好处运用古典园林中的构景手法“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这扇落地窗,成了观赏城市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窗口。

  推动这扇窗持续走红,离不开匠心和巧思。

  秋去冬来,六朝博物馆“最美”落地窗失去了秋色加持,略显寂寥。然而,龙年来临前,馆里的工作人员又给“最美”落地窗贴上了“龙年窗花”。调皮可爱的祥龙、带“龙”字的南京地名和祝福语……妥妥的龙年打卡胜地,六朝博物馆又火了一把。

  南京,这座作家朱自清笔下的“古董铺子”,默默守护着城市岁月经年的印记,悄悄孕育着最活跃的创意、最前沿的创新。“出圈”,已成为南京的博物馆的“常态”。2023年,拥有950多万人口的南京,全市博物馆接待游客3448万人次。

  一扇窗的走红启示我们:所谓爆款,绝不单纯靠吸引眼球取胜,而是基于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的创新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来都在,只是需要用时代眼光,发现更多打开方式。

  一朵朵“盛开”的小青莲

  “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殷切嘱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而博物馆正是这个“根”和“魂”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六朝博物馆,让青少年成为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的共识和行动自觉。

  “大家请看,这是南京市江宁区灵山南朝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莲花纹形态丰富,变化多端,是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堪称青瓷之王……”在六朝博物馆,参观者们跟随一名小小解说员的脚步往前走,在重点文物、展板前,这名小小解说员细细讲解文物背后的鲜活故事,参观者听得聚精会神,很少有人拿出手机咔咔拍照……

“小青莲”志愿者为游客讲述六朝文化

  从2020年起,六朝博物馆启动了“小青莲”志愿服务项目,邀请10至17岁青少年担任文物讲解员和守护者。每逢周末,小小解说员们就会领着游客穿梭在博物馆各个角落,讲述六朝往事,传承家乡的千年文脉。因为六朝人崇尚青色,所以六朝博物馆志愿者的名字叫作“六朝青”,青少年志愿者则被称为“小青莲”。

  青莲绽放,香气扑鼻。2024年2月3日下午,六朝博物馆举办“第二届大手拉小手——小青莲讲解决赛”。跟着文物穿越历史,“小青莲”们将自己守护和传承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了生动讲述。伴随着第二届“小青莲”讲解大赛决赛落下帷幕,第四季“小青莲”招募培养计划再度开启。孩子们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守护国宝文物、宣传文化故事,也在心中埋下保护文化遗产的种子,成为未来文化保护传承的坚实力量。

  “现如今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希望将年轻人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在周末、在暑期设定不同主题课程。”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告诉记者,博物馆正在策划邀请年轻人更深入地进行一些馆藏文化的挖掘活动,以培养更多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踏入六朝博物馆,从东晋的俑群、南朝的青瓷莲花尊中,观众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当志愿者们声情并茂地讲述1000多年前的历史时,观众也被带入到遥远的时空隧道中,与嵇康饮酒,与王羲之对话。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六朝博物馆,成为观察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窗口。

  (文中图片由南京六朝博物馆提供)

  (记者:周昭成)

标签 -
网站编辑 - 汤宝兰 张盼 审核 - 李达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3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