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立秋,夏热依盛,走进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简称“海丝生态公园”),漫步在百崎湖水系生态廊道上,湖光山色宛如画卷映入眼帘,顿感凉爽惬意。
百崎湖是泉州最大的江海交汇湖泊,被称为泉州“城市之眼”。海丝生态公园依托百崎湖自然水系脉络,以绿道路网为骨架,打造形成山、水、林、田、塘、湿地为一体的生态景观综合体,使人们能够在城市中乐享自然田园风光。
图为泉州海丝生态公园俯瞰图。泉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栖息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泉州地处东南沿海,生态底子好,且城市核心区与生态保护区重叠。为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泉州于2017年提出“生态连绵带”城市规划建设构想,让“绿量”提升为“绿质”。“生态连绵带”按照“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思路,串联起城市山水,打造山水田园城市,使城市宜居宜业又宜游。
海丝生态公园又称“百崎湖生态连绵带”,是泉州“生态连绵带”建设工程的先行示范区。公园建设秉持少冲击、少干扰、低干预、低维护的原则,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成本投入。在规划建设前期,对建设范围内的现有道路、水系、农田、林地、山地、建筑、植被、土壤进行了地毯式摸底,从实际出发提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建设时注重保护基本农田和水系风貌,结合“阡陌交通”构建园区道路,对养殖鱼虾塘、盐碱地、工地污水塘、工地荒杂地等展开生态修复,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我们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自然水系为脉络、绿道路网为骨架,串联起山水林田等要素,基本保留了完整的原始生态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及低影响开发。”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海丝生态公园占地308公顷,原生态景观保护项目面积占比50.36%,生态治理修复和提升项目面积占比40.98%,低影响开发项目面积占比8.66%,已成为泉州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治理的亮丽名片。
“这里曾是荒废的农田、杂地和鱼塘虾塘鸭塘。比起以前鸡鸭鱼养殖散乱,水体发臭,这几年的变化真大!”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由于离家不远,她和家人经常来这里散步、休闲娱乐。
图为泉州海丝生态公园一角。泉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海丝生态公园是泉州“生态连绵带”的一个生动缩影。走出海丝生态公园,又走进了另一个鸟语花香的天地,一天的行行走走,未能走出泉州的“生态连绵带”,却又乐在其中。目前,泉州的“生态连绵带”项目已初具规模,环泉州湾区域的22个“生态连绵带”示范项目有序铺展开来。北滨江公园、石狮蚶江湿地公园……一个个“生态连绵带”承载优质环境、特色文化、品质休闲功能,让居民与游客“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融得入田园,享得了城市”。
如何扮靓一座城?绿色应是其最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泉州的“生态连绵带”建设,正是打造城市生态网络的有益探索。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蔡东介绍,泉州市“生态连绵带”在全域构建起“生态屏障地区—生态廊道地区—生态体验地区”三级结构体系。生态屏障区是城市的山体背景地区,由若干郊野公园构成,用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及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可以界定城市的开发边界;生态廊道区为山海通廊地区,由“一湾一环十廊”构成,“一湾”是环泉州湾沿海带,“一环”是环城绿带,“十廊”是包括百崎湖生态连绵带在内的10条组团绿廊,用以限定城市边界无序扩张,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游憩场所;生态体验区是对城市组团内部公共空间进行串联,建设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功能复合型生态空间,用以改善城市微环境,提供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休闲空间。
图为泉州玉沙湾海岸线。泉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优良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幸福增长点”。泉州的“生态连绵带”就像缝合城市功能与田园功能的“绿色拉链”,串联起城镇“十五分钟生活圈”与乡村“共富田园”,将生态功能、生态产品引到了市民身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如今的泉州,正高质量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擦亮“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界面,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民幸福更绵长。
(记者:陈有勇 审核:吴强 监制: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