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善于观大势、谋全局,正确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善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布局得合理、实施得有效,党和人民事业就能不断前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既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需要,也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担当“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责任要求。在新时代,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战略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这正是对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站位要求。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不能仅站在战术、技术、局部和当前的层面,而应该站在战略、全局、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唯有站位高,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拨开云雾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唯有站位高,才能做到心中有大局、心中有人民。
战略思维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关键,任何战略思维都是以深层次的价值观为支撑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根本特性,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战略思维、战略布局、战略规划都是为了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战略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领导干部只有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头脑时刻想着人民,才不会迷失战略思维的根本方向。
提高观大势、谋全局的能力。正确的战略决策部署是基于内外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核心要义是要提高观大势、正确分析判断大势的能力,以及统筹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国内与国外等关系的能力,科学地分析预见未来发展趋势,预见战略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谋划应对预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观大势、谋全局,就是要有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的方法,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就是要有大局观、识大局、顾大体。
现实中,有个别干部认为,总揽全局是中央领导的事情,在地方、基层或部门工作没必要拥有战略思维,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全局由每一个局部组成,某些局部的和具体的问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没有大局意识,就做不好局部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意味着,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根本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考虑,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善于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被眼前困难所吓倒;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长周期分析和把握发展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变化的新挑战,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努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从整体上和长周期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才能确保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方案,进而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提高想得深、抓得准的能力。想得深、抓得准,主要是指战略思维的深刻性、穿透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牛鼻子”,就要抓住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以重点带动全局。各级领导干部应以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强化问题导向,把问题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善于抓住关键问题,举一反三,以小见大,把握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问题。
任何战略思维和战略部署,贵在落实和执行。没有战略执行力,再美好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要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变为现实,就必须有抓铁有痕的战略执行力,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未来。脚踏实地,把要办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一步一步努力奋斗,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提高排除干扰、保持战略定力的能力。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境外敌对势力的战略遏制和反华宣传,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各种思潮和观点不断涌现等错综复杂形势,只有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才能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否则就容易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摇摆不定、随波逐流,甚至可能丧失原则和底线,改旗易帜,走了邪路或回头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同志,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面对复杂局面和环境变化的各种挑战,始终保持自信、坚定和从容,“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毫不动摇,在国家核心利益和主权方面绝不妥协退让,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不因内外环境压力而轻易改变战略。
保持战略定力,首要的就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的根本遵循和力量源泉,必须长期坚持并认真学习贯彻。
(执笔:石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