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2019年10月16日 11:52:17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郭鲁江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明确了目标和路径。新形势下,只有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发展、培育人才、乡风塑造、生态维护等诸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不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必须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也要看到,我们还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农业发展不充分,以及乡村治理不规范、治理手段粗放、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等。对此,依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根本的一条就是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

  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不断培养乡村治理的“能手”。谋发展离不开人,抓治理更需要“能手”。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基层干部队伍缺乏德才兼备的年轻梯队,人力资源发展后劲不足,必须下大力气,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培养大批治理“能手”。一是要做好“留人”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树立在工作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的理念,畅通选任晋升通道,切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并重。二是要大力培育乡村各类人才。利用农民讲习所等培训平台,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和锻炼,促进干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有效提升。建立完善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对乡村治理急需的依法行政、组织协调、科技富农等能力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优化监督考核,对基层的考核体系进行梳理调整,设置符合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增加基层群众对考核工作的话语权。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对在一线工作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可考虑适当突破选拔任用条件予以提拔使用。合理设定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坚持立足本土、吸引外来,解放思想、广开渠道,吸引在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商务营销等各方面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专家型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高度重视乡村道德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塑造乡风文明、重视道德建设,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这方面,首先,党员干部要带头。良好的党风政风,是淳朴乡风民风的源泉。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以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其次,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乡风文明的主阵地在乡村,主体是农民,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弘扬乡土文化,体现农民的尊严与价值。再次,要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关心的各类问题弄懂吃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引导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逐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第四,要重视村规民约、公序良俗的规范作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和移风易俗行动,使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实现良性互动,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国之本在家,还要重视家庭建设,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总之,要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引领等,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打赢生态环境保护这场硬仗。做好乡村治理,不仅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还需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抓好乡村“硬环境”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当前,一些山区、林区、湖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修复难度较大;基层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基层党组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力不足。对此,党员干部要带头强化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领。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到讲生态就是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把生态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列入党员干部培训的内容,全面倡导绿色政绩观,大力弘扬低碳生活观,着力强化环保法制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执政本领。同时,要注重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绿色发展、生态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崇尚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

标签 - 乡村治理,党建,生态维护,能力素质模型,发展
网站编辑 -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