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黄河经济”到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

2019年10月17日 10:28:5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田俊秀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生态立区战略”作为宁夏现阶段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明确要求“必须立足宁夏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让宁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首当其冲地要“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这是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耕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的必然要求。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回望与改革开放相伴而行的宁夏段黄河开发与保护历程,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从发展“黄河经济”到聚焦“核心经济区”,为宁夏全面发展奠定了深厚底蕴

  1990年8月,在改革开放历经了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宁夏发展得益于党中央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和“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优势,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面对新阶段的新任务,自治区党委调研组对宁夏的黄河资源进行了调研和论证,适时提出了“黄河经济”发展战略。即“所谓黄河经济,就是依托黄河优势,开发、利用黄河资源,直接地或间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综合性的经济”,“发展黄河经济,就是通过深度开发、利用黄河之源,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带动其他各业的发展,增强宁夏经济的整体实力,推动全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黄河经济”战略的提出,顺应了宁夏从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向综合利用黄河资源转变的趋势,有力推动了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自治区于1997年12月在发展“黄河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核心区”建设,旨在借鉴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和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圈带动全国经济大发展的经验,确定银川市、灵武市、吴忠市、青铜峡等引黄灌区为“经济核心区”,依托优势条件进行重点开发,调整优化全区生产力布局。世纪之交的“经济核心区”建设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21世纪开局十余年,从“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到“沿黄经济区”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伴行下为宁夏科学发展积淀了丰厚基石

  2002年6月,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沿黄中心城市带动战略。2007年6月,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将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展为沿黄城市带和沿黄经济带建设。沿黄城市带是以银川市为中心,石嘴山、吴忠、中卫3个地级市为主干,青铜峡市、灵武市等7个县城和若干个建制镇以及宁东基地为主战场,发展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幅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在城市化的推进中,逐步整合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渐次形成合理分工、产业配套、密切协作、竞争有序的产业集群,沿黄经济带甚至沿黄经济区应运而生。2010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相继提出要发展宁夏“沿黄经济区”,至此,自治区“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自治区党委一以贯之地发展沿黄经济区,也一以贯之地实施党和国家关于生态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6月,自治区人大正式通过《宁夏空间发展规划》,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经营”的思路,将全区整体规划落到了一张图上。在这张图上,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格外醒目,绿色发展的底色也不乏耀眼。

  经过多年的奋斗与积淀,宁夏沿黄经济区创造了我区发展的奇迹,不仅跃升为国务院确定的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彰显了其强劲的经济实力,截至2016年底,创造了全区经济总量的90%、财政收入的94%,聚集了全区绝大多数的工业园区和不断壮大的新产业、新业态,而且以其特有的生态建设使命,在转型升级中开始了新时代沿黄经济带(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把“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作为生态立区战略的首要任务,为宁夏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健康的深厚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博大精深,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他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保证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贯彻落实这个根本大计,宁夏将其放在了三大战略之一的高度,在接续“沿黄经济带(区)”建设的接力棒中镶嵌了“生态”的元素,并举全区之力逐一落实。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创新的思路和理念进行政策设计,把生态文明的内核嵌入沿黄经济区建设,明确了经济主战场的全面绿色化要求,不仅强化了“五位一体”布局,而且改变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并行中的互补运行方式,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条线、两个领域有机融合起来、渗透其中,丰富了沿黄经济区“天蓝、地绿、水净”的质量指标。并进一步以生态立区战略“28条”的党委文件指导实践、强化落实。

  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必须以“三严”要求确保沿黄生态经济带的打造不走样:“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科学布局沿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让母亲河永远健康”。这是遵循“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通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四个方面的统筹推进,“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使命担当。

  生态优先,就是要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空间管制区,强化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全面优化生态网络格局,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绿色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就是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按照绿色环保低碳的要求,全面武装沿黄经济带的优势产业,让绿色成为“沿黄生态经济带”最鲜明的标识。产城融合,就是要巩固沿黄城市带建设成果,在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继续做优做靓城市品牌的同时,以生态文明为纽带,把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新型城市来一个水乳交融,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力促产业与城市以生态环保的面貌共同成长与发展。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念的基本要求,是黄河母亲与沿黄居民良性互动的内在需要,是以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确保生态良好的和谐状态。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享有者,做好人的文章,是宁夏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态立区”战略的根本所在。

  (宁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执笔:田俊秀)

标签 - 生态,经济带,经济核心区,生态文明,生态优先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