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中华儿女唱起它时就会感到热血沸腾、充满力量。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伴随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天安门广场上的所有人都会唱响这首歌;在也门撤侨时,中国同胞在登舰前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在民族危亡时,这首歌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奏响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首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萧华将军曾说,我们回首历史,不要忘记那枪声炮声,更不要忘记那歌声琴声。日前,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电影《为国而歌》正在全国各大院线热映,有观众说:“看过电影,我知道了《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不容易,明白了《卖报歌》的创作起源,想到的是那些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
电影《为国而歌》以音乐家聂耳的成长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历程为主线,讲述了一群以聂耳为代表的爱国青年,他们以国家的命运为己任,用热血音符唤起民族精神的故事。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本是1935年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作品诞生后在祖国大地上被广为传唱,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最强音。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就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升起。
电影《为国而歌》的历史叙事有力地凸显出“献礼”主题,涌动在“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中的主旋律《义勇军进行曲》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电影中,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饥寒交迫之歌》《铁蹄下的歌女》《开路先锋》等歌曲,都与民族的历史紧密关联。
该片将1929年昆明城内北门街发生火药库爆炸的“七一一”事件、1930年革命伉俪李国柱和吴澄夫妇被捕枪杀、1932年发生的“一·二八事变”等历史事件串起来,再现歌曲的时代背景,反映出聂耳心系家国、心系人民的爱国情怀。他在文艺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炽热情感迸发出救亡图存的最后怒吼——“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电影的结尾处,1944年松山战场上,中国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吼着“前进”发起冲锋,与敌人血战到底。当《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不屈的战歌响起,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冀中平原地道战等画面闪过,音乐家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畏强敌的精神象征。
聂耳年仅23岁就不幸离世,但他的名字与国歌紧紧相连。郭沫若称赞《义勇军进行曲》为“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电影《为国而歌》回顾了聂耳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考入明月歌剧社、结识戏剧家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等成长轨迹让聂耳的艺术才华得到进一步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他为歌剧、话剧和电影创作的多首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对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影片塑造了一位充满人性光辉、有抱负担当、有理想激情的人民音乐家形象。聂耳与卖报童“小毛头”相识并结为好友,了解卖报童悲惨的境遇后创作了《卖报歌》,传遍大街小巷。战争来临,看到舞厅里“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场景,聂耳愤怒地吼道:“国家都没了!你还挣什么钱?吃什么饭?”影片中,聂耳在给家人的信中,除了心疼挂念母亲和爱人,他还这样写道:“我写了一首歌,它只有一个八度多一个音,一百零四个音符。我不是为了作曲而作曲,我真正站在痛苦的人民中间,我想喊出他们的愤怒和要求。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唱它。”聂耳为国而歌、为人民创作的初心令人感动,对人物角色的成功塑造也源于主创团队对聂耳的研究之深。电影的总顾问是聂耳三哥聂叙伦的女儿聂丽华。身兼编剧、导演双重身份的青山是聂耳的侄外孙,他查阅了大量的家族资料以及聂耳日记、手稿,发掘出聂耳的很多生活细节,在充分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化表达。
电影《为国而歌》以聂耳为主体,还刻画了李国柱、袁春晖、聂母、田汉、鲁迅等多个角色,抓住了这些角色的闪光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聂耳做出人生选择的重要阶段,云南共青团组织负责人李国柱指引了聂耳的方向,“要勇敢地去接近真理,做一个真正的人”。田汉对聂耳说:“你应该试着拿音乐作为武器,去唤醒大众。”他带着聂耳来到上海码头,让他目睹底层老百姓的苦难。他是聂耳的入党介绍人,和聂耳一起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聂耳的好朋友张润武带领士兵向敌人阵地冲锋,鼓舞大家勇往直前,也最能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的内涵,“我听到了,这就是你想要的声音,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电影中的这些爱国人士助推了聂耳的成长,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一位抗联老战士曾回忆说,“有一次,仗打得眼看就难以支持了,大家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敌人居然愣住了,我们鼓起勇气,最终突围成功”。聂耳用音符发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呐喊。电影《为国而歌》让观众看到了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硝烟虽然散去,但民族精神的刀刃伴着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会越磨越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