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个“坚持和完善”。如何更加科学认识和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把握好“中国逻辑”,具体来讲有基本原则、总体框架、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现代国家建设是现代化发展的政治维度和现实载体,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必经之路和关键环节。然而,在各国实践中,则要考虑具体历史和现实。政治现代化内蕴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一般来讲,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政治发展为现代政治的过程,涉及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专业化、政治参与的大众化三个主要方面,这是对各国政治现代化比较而得出的一般规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在推进过程中自然要遵循政治现代化的上述基本原则。比如,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依托制度性权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此外,治理现代化要求功能的专业化,即不断推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来推动治理功能的专业化。而治理现代化要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
建设现代国家要求必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一般规律来看,现代国家建设通常包括政权与制度的建构、制度整合、经济社会充分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目前我国已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阶段,具体目标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两者关系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它们有机结合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遵循现代国家建设的总体框架,意味着在推进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比如延续以科学技术推动现代国家建设的思维方式,今天就是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政务信息化的方式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14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