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人民群众健康摆在最高位置
深刻把握内涵要义,把抓好专项整治、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检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从突出的问题着眼,从具体的工作抓起,带领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以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和干就干好的责任意识,抓好专项整治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刻把握内在要求,把抓好专项整治、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落实民生保障制度的直接检验。医疗卫生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民生,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党的政策价值取向和执政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深刻体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人民立场贯穿专项整治全过程各方面,聚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就医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健康实惠。
聚焦专项整治重点,真刀真枪解决卫生健康痛点难点问题
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诊疗体系,全国确定首批113家儿童血液病定点集中救治医疗机构和77个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覆盖全国各省,按患者自愿原则,充分引导患者就医,解决了患者奔波往返不同医院导致的看病挂号难、诊疗不连续、费用负担增加的问题。上线运行信息登记管理平台,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将10个病种共20181名患者纳入全程管理,省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不断加大综合保障力度,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10个病种作为首批救治管理病种,加强药品供应保障,落实综合医疗保障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简化转诊报销手续和加强社会慈善救助等。自综合救治保障政策实施以来,血液病、恶性肿瘤患儿平均住院总费用下降5.69%,其中自付费用下降10.89%。
靶向治疗,深入推进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建立并落实委领导健康扶贫分区包片工作机制。加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鼓励地方通过“县聘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以及巡诊、派驻等方式,解决贫困人口有医生看病的问题。截至目前,各地从县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派驻5万人,通过“乡聘村用”和从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派驻村医2.6万人,超过2万个行政村定期有上级医生巡诊。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乡村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消除工作,截至目前,832个贫困县中没有卫生院的乡镇从46个减至1个,没有合格医生的乡镇卫生院从666个减至4个,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从1022个减至1个,没有合格村医的行政村从6903个减至96个。
聚焦重点,扎实推动解决“办事效率低、执法不公等问题”。加强“双随机一公开”国家监督抽查力度,保证监督执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有效。2019年全国共随机抽取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等11个专业各项任务38.6万件,2019年6月1日至11月20日已完成监督抽查21.76万件,查办案件16347件,罚款1707.86万元。开展预防接种飞行检查。对部分地区医疗乱象专项整治、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监管、打击非法医疗美容“回头看”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治理。组织对2018年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案件开展稽查。
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统筹起来
加快构建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落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举全委全系统之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三大主攻方向”,咬定目标,压实责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到2019年底基本消除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到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
积极探索儿童大病救治的制度性安排。加强儿童肿瘤防控体系建设,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平台大数据,开展病因学研究、早防早诊早治、临床诊疗、预后评估、药物监测与创新、专科人才培养、社会医学研究、经济学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优势,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用药指南等开发形成知识数据库系统,用于医务人员在线学习、病例交流、远程会诊,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与中央开展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对标对表,适时开展督导调研,督促指导各地区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完善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对“零办案”及查办案件数少的监督机构开展专项稽查。及时公布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加大对信访举报的跟踪调度,对未解决的问题盯住不放,防止已解决的问题复发。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将专项整治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马晓伟)